依山兴山闯新路 富民强村拓发展——罗浮镇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观察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4-13 11:43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地处兴宁最偏远的山区、薄弱的发展基础、散而不够精细的产业……罗浮镇的乡村振兴进程,可以说是在困境中一点点攒出来、一步步干出来的。

在罗浮镇浮北村,小型犁地机来回工作,村民也是干劲十足。

在罗浮镇浮北村,小型犁地机来回工作,村民也是干劲十足。


屋顶上的阳光“存折”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发展动力。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高讯摄)

屋顶上的阳光“存折”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发展动力。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高讯摄)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罗浮镇的山乡街巷、田间地头,听当地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干部讲述乡村振兴的规划蓝图,与企业、农户交流振兴乡村带来的变化与期望。

  进山 振兴路上迈新步

  “欢迎来到兴宁最偏远的乡镇。”这是兴宁市罗浮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潘建华见到记者时说的第一句话。

  据了解,罗浮镇地处兴宁市北部,距市区56公里,总面积273平方公里,是粤赣边境重镇、山区大镇、著名革命老区。1371年,掌管兴宁境内的重要关隘——十三都司建于罗浮,故罗浮又被人们称为司城。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且交通不便,“偏”“远”“发展难”……成了不少人聊起罗浮镇的共同印象。

  这支由5名队员组成、平均年龄超过50岁的工作队,初到罗浮镇时满怀希望,却也“出乎他们的意料”。“当初知道自己要来罗浮镇的时候,家里人以为是惠州的罗浮山附近,还一个劲地跟我说离广州很近,条件应该不会太艰苦。”聊起初识罗浮镇的经历,来自广州市天河区财政局的队员管炎新无奈地笑着说。由于本就是兴宁人,当家人知道是兴宁的罗浮镇时,最初的乐观与放心也转为担心,因为实在是太偏远了,第一次驻镇就得去兴宁的“西伯利亚”。

  “报到当天,我们一行从黄陂高速出口下来后,走了近1个小时的蜿蜒山路,说实话,心里是直发慌的。没想到这么偏远,因此,2021年7月进驻罗浮后,队员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适应环境。”潘建华说。

  从繁华的广州到偏远的边界小镇,队员们经过短暂的环境适应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镇村调研工作中。25个村、1个居委会、戴破了2顶草帽,开废了4条轮胎、有些偏远边界村甚至还要骑摩托车才能进去……经过近一个半月的走访调研,工作队的队员们用双脚快速丈量出了“罗浮印象”。面对基础不牢、短板明显的现实情况,队员们也迅速调整心态,在摸索中不断调整振兴计划与方向。

  “相较于其他产业基础牢固、地理位置优越的乡镇,一开始就引进企业和搞美丽乡镇建设,在罗浮镇是会‘水土不服’的,罗浮镇要振兴发展需要更为长远的规划和稳健的步伐。经过脱贫攻坚战役,罗浮镇拔掉了‘穷根’,但乡村振兴不仅要防止‘穷根’再长出来,更要把‘好种子’种下去,作为开路先锋的我们要用3年时间让罗浮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难度巨大也不现实。因此,当务之急是要为罗浮镇找一条适合其发展的路子。”队员们纷纷表示,困难不小但也要锚定目标加油干,坚持稳字当头,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在罗浮镇闯出一条发展新路。

  出山 深耕本土谋突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经过深入调研,工作队很快发现了罗浮镇振兴乡村的难题所在。面对无区位优势、无充足劳动力、无肥沃土地的“三无”情况,工作队果断放弃最初“企业引进来”的理念,快速调整方向,大力扶持本土企业,让土生土长的罗浮人做产业振兴的“开路人”。

  在罗浮镇浮北村,500余亩丢荒田在这个春天开始耕种,小型犁地机来回工作,村民也是干劲十足。很难想象如今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曾是杂草比人高、多年无人耕的撂荒地。“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罗浮镇人、梅州市凰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振兴,自2015年大学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在象湖村搞起了丝苗米种植,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土地发展规模种植,产量一直上不去。”潘建华说,在了解到具体情况后,工作队决定“推一把”,于是便带着罗振兴辗转罗浮镇多个村,只为找到连片的耕作地。

  “工作队主动和我对接,带着我走了好几个村,最终在浮北村发现了这块形似河道的连片撂荒地。由于撂荒多年,开荒的过程非常繁琐,且由于土质松软不具备大型机械进场的条件,因此从开荒到种植都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罗振兴表示,第一期流转的500亩田地已成功种植第一季杂交水稻,下半年打算播种“19香”水稻。第二期300亩土地的流转进程也在稳步推进中,计划3年内能够成功流转1000亩土地。

  不仅罗振兴的规模种植在罗浮镇逐渐变成现实,岩前村祖孙三代种油茶、做茶油的赖华华一家,也因为工作队的到来,焕发了新的希望。在广东阳天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生产车间因产业升级在如火如荼地装修中,据该公司负责人赖华华介绍,此前祖孙三代都以小作坊式的土榨茶油为主,今年乘着乡村振兴的春风,着手建设标准厂区并引入工业化生产设备,让本土茶油更有质量保障,让罗浮茶油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让本土农产品“出山”,打造规模化农业、品质农业,用本土的力量激活本地经济发展,筑巢引凤吸引更多外地企业的关注。“乡村振兴对于罗浮镇来说,产业发展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当前,光伏产业、罗浮丝苗米和油茶逐步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径,但传统的腐竹产业和阳天酒产业目前仍处于艰难的转型期,当务之急只能‘靠山吃山’,把本土的农产品扶植好,发展好,建立起企业的信心,树立起罗浮的产业发展品牌,形成吸引外地投资的名片,这样的过程或许会慢一些,但值得去做。”魏建华说。

  兴山 筑牢基础强后劲

  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是希望的种子,学生就是改变未来的力量。

  驱车来到罗浮镇浮美村的浮美宣牛希望小学,这是一所在山窝窝里拔地而起、按现代化标准建设的希望小学。一座3层的教学楼,拥有标准篮球场与塑胶跑道,但仅有40名学生、几名老师的现实,却真实展现了乡村发展的人才之困。“这所希望小学是几年前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帮助下重新修建的学校,虽然拥有了现代化校舍,但逐渐减少的学生数量和不稳定的教师队伍与教学质量,让越来越多村民选择外迁到镇里甚至市里,只为孩子能够享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工作队队员们纷纷感慨道,每一个孩子都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为了能让孩子留下来,对自己的家乡多一点童年记忆,从小培养孩子对家乡的归属感,教育帮扶也是工作队在本轮驻镇帮镇扶村中的关键一环。

  目前,工作队除了与广州市天河区“三区”人才支教计划中,支教罗浮镇的老师建立双向沟通与互助合作外,还帮助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坑小学修缮校舍,修建功能楼与塑胶跑道,同时积极对接社会慈善资源,为中坑小学募集一批标准化学生桌椅,改善孩子们的上学环境。

  罗浮镇各村资源禀赋不同,短板千差万别,不能回避的是,当“输血式”的扶贫力量撤离后,如何让“造血式”的振兴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力?工作队有着自己的见解——“用3年的时间把基础打好”。

  路在闯中走,事在干中成。一项项政策逐渐落地,一个个项目稳步推进,我们已经感受到乡村发展新的律动。围绕“依靠本地资源发展,做好镇域服务”这一关键点,下一步,工作队将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将镇村各级人心凝聚起来,形成强有力的振兴力量;同时深挖本地资源,以本地资源树立本地品牌,打造本地发展名片。此外,深入研究镇域规划,拟从美丽圩镇规划入手,以环境美化亮化、农贸市场建设等为攻坚点和发力点,让罗浮一步步走向振兴。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

  依旧需要那股“劲”

  这是一次没有标准答案的大考。当“脱贫攻坚”成为历史名词,在“拔穷根”过程中所产生的攻坚克难、拼搏创新的劲头,已为罗浮镇迎来“春天”打下了基础。走向乡村振兴、走向令人向往的未来乡村生活,同样也离不开这股劲。

  从最基础的“靠山吃山”到进阶版的“依山兴山”,把土地盘活,将农产品产业链延长,让留在乡村的孩子有好的教育资源可用……罗浮镇的实践有力证明了,乡村要振兴首先要把广大农民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出来,让乡村成为有机会、有奔头、有发展空间的希望土地,这是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展现出来的“闯”劲。

  同时,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如何挥毫运笔、谋篇布局,非常考验当地党委与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配合度。新春开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如既往聚焦“三农”工作,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接下来,便是如何执笔作答、落实创新,如何展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干劲”的时候。

  走过了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如今的罗浮镇稳步前进,我们相信只要当地党委政府以“干”的劲头,当地群众保持“闯”的意识,那么,一个乡愁浓郁、风貌宜人、社会善治、宜居宜业、业态丰富的特色田园生态,将成为古邑司城罗浮镇的明日印象。(罗玮)

  ●本报记者 罗玮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