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打开山门走出国门扩大“朋友圈” “文化搭桥”心相连 “融湾入海”行致远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3-03-20 09:05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本报记者 王玉婷 黄钰然

  3月15日21时50分,当钟礼俊手中的指挥棒骤然停下,乐曲戛然而止时,福建省龙岩人民会堂里响起了雷动的掌声,经久不衰。钟礼俊也在幕后鼓起了掌,感谢“第二故乡”龙岩近千名观众的盛情,感谢演职人员为新编大型广东汉剧《王昭君》“融湾入海”巡演的付出。

  101名演职人员、100多件服装道具、3辆大巴车、2辆大货车……7天时间里,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的演职人员马不停蹄,从梅州赴广州、再从广州直奔龙岩,跨越两省辗转1000多公里,完成了这次广东汉剧“文化走亲”之旅,让“南国牡丹”在新时代芬芳吐艳,让文化“搭桥”促进闽粤文旅深度合作,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建设。

  一曲汉剧音

  两地故乡缘

  “他是广东汉剧和我们闽西汉剧的交流‘信使’。”福建省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主任刘佳柳所指的,正是国家一级演奏员、广东汉剧作曲家、国家级非遗项目广东汉剧省级传承人钟礼俊先生。

  龙岩与梅州是位于闽粤两省交界处的“邻亲”,闽西汉剧与广东汉剧则是同根同源的“亲兄弟”。而对于钟礼俊来说,与龙岩还有更深的渊源。他出生于汉剧世家,祖辈六代都以汉剧为活计。他在10岁那年,举家从梅州搬迁到龙岩,数年后他又回到梅州读书。如今,他和堂弟钟礼坤在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工作,胞弟钟礼杰则在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担任头弦手。钟氏家族汉乐汉剧头弦技艺不断延续,他侄儿钟经思现在也是广东汉剧头弦手。

  汉剧是中国传统剧种之一,有着300年以上的历史,首开“皮黄合腔”之先河,乃戏剧“国粹”鼻祖之一。自2019年12月,梅州市召开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大会,发起广东、福建、湖北、湖南、陕西五省汉剧联合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五省汉剧人更加齐心协力,抱团发展。

  近年来闽粤两地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演出活动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交流。钟礼俊和他的同事们帮助闽西汉剧《擂皮子七七与俏俏嫂》《史碑鉴》《伯公灯》等多个剧目设计音乐声腔,还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培养了多名头弦手和作曲方面人才,助推闽西汉剧的传承发展。

  “这次《王昭君》到广州巡演,我是激动的心情,是走出去的心情。再到龙岩时,我是感恩的心情,是回家的心情。”钟礼俊告诉记者,广东汉剧走进闽粤地区巡演,对坚定文化自信,创新传承客家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广东汉剧振兴发展,助力人文湾区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一颗赤子心

  满腔家国情

  广东汉剧《王昭君》在龙岩开演前一天,国家一级演员、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院长张广武还忙着接待一位远道而来的贵客——毛里求斯第四代华裔、毛里求斯唐人街基金会主席林海岩。他是促成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落地的“牵线人”。

  2022年11月,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专修班在毛里求斯首都路易港市开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宣传、教学、交流、演出等,致力把广东汉剧打造成维系海内外客家人情感的文化纽带,使“客家人的大戏”从梅州走向世界。至今,首期40节课程已近尾声,并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成果。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林海岩此行来梅,便是专门与张广武探讨如何推动广东汉剧在毛里求斯生根、开花、结果。他们的话语间,尽是对广东汉剧传承发展的真知灼见、肺腑之言,也初步达成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共识。

  “广东汉剧走进闽粤巡演也好,连线毛里求斯教学也好,都是以文化‘搭桥’,为增进友好情谊,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客家文化更好地向新而生、向远而行。”今年是张广武从事广东汉剧艺术工作的第40个年头,他经历了广东汉剧从鼎盛到低谷、再到重新崛起的种种,始终不改“要为广东汉剧奋斗终生”的初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我作为一名汉剧人,要全力推动广东汉剧走进基层、走出国门,让这个古老的非遗项目得以活态传承,讲好梅州故事,讲好客家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张广武表示,接下来,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将通过广东汉剧周、广东汉剧展演活动等行动,继续把广东汉剧送到百姓家门口,继续探索海外传播的可复制模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文化走亲,亲上加亲;融湾入海,海阔天高。乘着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的东风,梅州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弘扬客家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发展“硬实力”,奋力推进文化强市、文化强省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责任编辑: 钟琪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