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梅新路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1-14 11:40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大凡熟悉梅城江南的人都知道,从嘉应天桥穿过,有一条笔直的、叫作梅新路的街。因为工作关系,每天往返来回,街成了我打卡必经地。当然,街边除了脚步匆匆的我,还有络绎不绝的人流和车马。

  街心两侧是商住一体的两用房,一般都是楼下经营,楼上民居;医院、学校、幼儿园、酒楼、发室、五金、水暖、劳保、肉菜三鲜、食品加工、修理修配、修改衣服的应有尽有;对了,还有由旧厂房改造成的艺术工作室、中介机构、兴趣学堂。不论是现代装修还是旧时风貌,各自彰显主人的喜好;标新立异的招牌,一个比一个有个性,怎么看都不单调、怎么读都不乏味。

  与楼房为邻的还有一排排树木,常年苍翠挺拔,光看都舒服。尤其是盛夏,枝繁叶茂,一致向上舒展,一致向街心靠拢,无论是“握手”动作还是“相拥”状态,角度线条都显得特别优美。当从街下走过时,仿佛穿越的是一扇“绿色的希望之门”,因为跨过了门,意味着离目的地又近一步了。

  凉风习习的卡楼下,时不时有大爷搬出躺椅,安闲自在享受着天然的“空调”,躺着、躺着,抑或就成了露天小睡了,看来,他是能随遇而安的;而爱热闹的大妈,则三三两两,在树下你一言我一语,看得出交谈甚欢。

  街的两侧,隔不了多远,便有一条或长或短,或宽或窄的巷子,沿着巷道走入,扑面而来的是一座座散落的民居,这些民居拥有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标志,高低不齐,大小不一,风格各异,些许经过修缮,却依旧张贴着岁月的标签和时代的共性。人家的房前屋后,有碧绿的菜园,有飘香的果蔬,还有农耕文明的气息,怪不得有人把它称作“城中村”,这种闹中有静的“城中村”,相信会有人喜欢的。

  比如我,从未厌腻过梅新路的人间烟火,各种各样的瓜果时蔬、风味小吃……总会勾起我的喜爱和欢心。这样的状态一点也不为奇,你想,哪个凡夫俗子不是为求一日三餐,一屋之净?再说,随着交通便利,各省各市的商户也陆续到梅城安营扎寨,南甜北咸,西酸东辣,沙县的饺子,桂林的米粉,天津的灌汤包……舌尖不拘于客家味道,满街的美食不会让吃货孤单,我记住了张家的鸡鸭,认得李家的肉圆,喜欢王家的豆腐,爱上何家的南瓜……这些街边味,我喜欢!

  我还喜欢夕阳西下时,卸下一天的倦怠,沿着卡楼,漫步回家。夕阳把树影拉得很长,可是我发现一个秘密,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就像我,从街边采购好食材,便马不停蹄赶回家,一头扎进油烟的灯火世界。你说,尘世间,谁能离开人间烟火?只有浓浓的袅袅炊烟,才有世世代代安居的人家。

  穿行的时光也是我切身体验市井人生的时机,我用视觉收纳街头世相,用文字记录人间百态:无论惊艳华丽,清雅婉约、执着清廉,还是颓废奢靡、刁蛮滑稽……这些才真的是原汁原味的鲜活场景。当然,我那些俗不可耐的举止也是别人眼中的镜像。正如卞之琳恰到的描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确实,我有过很多街头的际遇:曾经在巷子拐角处,从流动三轮车那里找到我梦寐以求的钩针;曾经在寒冷的冬夜,从路口烤地瓜的大妈手中接过一条又香又甜的烤番薯,一边吃一边走回家;曾经在盛夏的午后,含着冰激凌,一边吃一边跟人家讲电话;曾经在某段状态不好的日子,一个人坐在馆子大吃大喝,以肥油甜腻来麻木神经。曾经的故事很多……无须回避,五味杂陈、酸甜苦辣才是真实人生。

  晨迎朝阳,暮送晚霞,梅新路与我结伴人生,为悠悠的岁月诠释平实的日常,为人间烟火做完美的脚注。

  ◇陈华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