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中才子的忧愤与歌哭——读《郁达夫自述:水样的春愁》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5-15 10:21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在这个有些寂寥的春天里,我读完了《郁达夫自述:水样的春愁》(万卷出版公司出版),被作家飘零的人生经历及悲惨的生命结局所感动,感觉愁绪飘满了整个春日的天空。

  在创造社的干将郁达夫看来,他的出生就是悲剧。他出生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那是个什么年代呢?“光绪的二十二年(丙申),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第三年;朝廷日日在那里下罪己诏,办官书局,修铁路,讲实务,和各国缔订条约。东方的睡狮,受了这当头的一棒,似乎要醒转来了;可是在酣梦的中间,消化不良的内脏,早经发生了腐溃……战败后的国民——尤其是初出生的小国民,当然是畸形,是有恐怖狂,是神经质的。”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来到世间,其坎坷的命运似乎已冥冥注定,难怪郁达夫称自己的出生为“悲剧的出生”呢。

  少年时代的郁达夫,同一个女孩产生了朦胧的恋情。在书中,郁达夫详细记述了有一天晚上两个人关了灯在房间里静坐的情形:如水的月光洒满了室内,两个人就这样在月光里沉默着相对,感受着朦胧的爱的幸福。后来,女孩的母亲回来了,他们便点着了灯,郁达夫随后告辞离去,因为第二天就要到杭州去了,所以回家的路上,郁达夫的心中有些伤感:“在柳树影里披了月光走回家来,我一边回味着刚才在月光里和她两人相对时的沉醉似的恍惚,一边在心的底里,忽而又感到了一点极淡极淡,同水一样的春愁。”

  郁达夫是著名的爱国作家,早在青少年时代,他就开始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初到日本留学,他就敏锐地分析了中日两国一胜一衰的原因:“而且正因为日本一般的国民生活是这么刻苦的结果,所以上下民众,都指向振作的一方面去精进。明治维新,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而整个国家的进步,却尽可以和有千余年文化在后的英法德意比比;生于忧患,死于逸乐,这话确是中日两国一盛一衰的病原脉案。”

  由于早年的经历,使郁达夫成了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对穷苦人给予无限同情,并抱怨社会的不公正:“穷人的享乐,只有陶醉在大自然怀里的一刹那。在这一刹那中间,他能把现实的痛苦忘记得干干净净,与悠久的天空,广漠的大地,化而为一。这是何等的残虐,何等的恶毒呢!!”

  郁达夫想用自己的笔来改变这个社会,来拯救苦难的国家和人民,但他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他的心境是悲观而痛苦的:“人生终究是悲苦的结晶,我不信世界上有快乐两字。人家都骂我是颓废派,是享乐主义者,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我所以要去追求酒色的原因?我的哀愁,我的悲叹,比自称道德家的人,还要沉痛数倍。”

  郁达夫与王映霞的婚姻,是一场悲剧。其实,早在恋爱之初,这场悲剧就已经注定了,郁达夫是这样表达他对王映霞的爱的:“为了你,我愿把家庭、名誉、地位,甚而至于生命,也可以丢弃……我的爱是无条件的,是可以牺牲一切的,是如猛火电光,非烧尽社会,烧尽己身不可的。我现在所重视的,是热烈的爱,是盲目的爱,是可以牺牲一切,朝不保夕的爱。”

  这是一种飞蛾投火式的爱,是一种不顾一切的感情,他拼命地向爱靠近,冒着被灼伤的危险,这样的爱,怎么可能不受到伤害?“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当爱已成往事,郁达夫带着满身伤痕走马江湖,那些甜蜜成为了不堪回首的过去。

  抗战的硝烟中,郁达夫积极奔走、呐喊呼号。虽然他只是一介书生,但他抗战的决心是坚定的:“日人的炮火还在不断地轰飞,我们的抗战,也正在做更进一步的死拼。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我们这些负有抗战建国重任的男儿,终于是不能在这穷乡僻壤里坐而待亡的;等精神恢复一点,布置稍稍就绪之后,自然要再接再厉,重上战场去尽我们的天职。”

  经过长达十四年的艰苦作战,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抗战的胜利;遗憾的是,在日本投降的十四天后,日本宪兵却秘密杀害了这个为抗战奔走了后半生的著名战士!欲将心事换悲凉,残宵无梦到横塘。中华民族不会忘记他,诚如胡愈之先生所说的那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烈士的名字。”

  □唐宝民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