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1-12 10:38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麻静雯

  尼采在诗中说:“凡活着的必然消逝,玫瑰花必然随风飘落;你愿有朝一日看见她,在欢乐中复活。”人生的方向和结局是在一瞬间的抉择中决定的,若是骏马,必然奔腾于秋风冀北,若是杏花,必然生于春雨江南,可以说,做出选择的本质是人性的表露。

  佛有三十二相,金刚怒目为降妖除魔,菩萨低眉为普度众生。佛陀尚兼有如此两种神态,更何况常人乎?人性两面,善恶并存。爱伦坡的小说作品《威廉·威尔逊》描绘同一个人的两面表达,一个保持完全的善良,另一个则是完全的邪恶,统一于威尔逊整体的人性之中。又如《画像》阐述人性善恶两面,主角道林自从遇见亨利后许下出卖灵魂的誓言,从此生活在丑恶中,画像一面成为他人性中的善,而另一面则是道林罪恶的揭示者。中国古人对于对立两面的事物也颇有心得,例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和“大江东去”,又如古代宗教中蜕化而出的“阴阳概念”,因人有男女,鸟有雌雄,兽有牝牡,自然界有天地日月。万物原质本是同一的,其内质又是变化不已,这样看来,万物便是一物,人类也是同理的。一个人,呈现善面与恶面取决于人性,人之情感,与理智存在冲突。放纵感情,固然是要闯出大祸,若是抑压感情,也终将以崩溃告终,两个极端不可取,将如何平而衡之?

  其一,以礼乐陶冶人性。待人之道谓之有二,消极的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则“所求乎子以事父,所求乎臣以事君,所求乎弟以事兄,所求乎朋先施之”。若要求得待人之道,先想一想我们希望对方如何相待,言简意赅。

  其二,以人性反哺思维。当下流行一个说法:“跳出圈子看圈子。”站在旁观的视野来评价自我的人性,类似于在“超我”和“本我”中驱使“自我”采取行动。“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性应本着已知的历史去推论未知,本着已见的地理去推所未见,以博观众事去看透人性。

  然而永远有人对本质感兴趣,也有人对表象感兴趣。对任何事物的偏执看法,呈现了该事物的最终结局。现实中的事物瞬息万变,很多时候的变化是看不见的,而我们不能忽略这些看不见的变化,而太过于重视看得见的。不论好与坏,不论善与恶,把握其中的度对于事物发展极为关键。

  既然事物同为一体,取其中心为处世之“道”不失为一种明智。善恶之间都是“道”的展现,善心和善念必然是善行和善果。此“道”空虚无形,却影响深远,是事物发展终结时最初的人性。此“道”虽隐没不见,却可以消磨人性的锋锐,消除人性的纷扰,调和人性的光辉,又似实际的存在。“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因此,介于人性两面之“道”,是道德,也是人生之道。

责任编辑: 罗炜新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