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的音乐和声腔艺术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3-01-20 12:02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国家一级演奏员、广东汉剧作曲家钟礼俊在现(3656543)-20230120093243

图为国家一级演奏员、广东汉剧作曲家钟礼俊在现场指挥“百人汉乐”演奏。(董明 摄)

  广东汉剧的音乐以传统深厚而著称,唱腔以西皮(北路)、二黄(南路)为主体,还有大板、昆曲、七句半(啰啰腔)、吹牌、小调等,旋律流畅,优美抒情,板式丰富。

  300多年来,广东汉剧音乐和声腔不断发展。声腔方面,清末民国时期,一批精通音律的艺人致力改良、创制剧目新腔。如著名红净艺人陈隆玉,将原本全子喉发声的红净用嗓,改革为“三分原喉七分子喉”的真假嗓结合,行腔由原喉低音起唱,然后转入子喉,用于塑造关羽、赵匡胤、包拯等英雄人物形象,呈现独具威猛沉毅的艺术特色,深受观众的欢迎。汉剧艺术家范思湘、陈亮阶等继承并发展了这种唱法,使之成为红净的定型唱法,被称为“红净腔”,是广东汉剧最具特色的声腔。

  伴奏音乐方面,20世纪30年代起,著名乐师罗旋(头弦)、饶淑枢(提胡)、罗享韶(头弦、唢呐)、罗九香(古筝)、范思湘(司鼓)等汇集在粤东汉剧界,同时汉剧音乐与本地民间音乐“丝弦乐”、“中军班”音乐逐渐融为一体,广东汉剧的锣鼓经和过场音乐丰富完备,古雅淳朴,地方特色突出。

  在乐器方面,分“文乐”和“武乐”两大类。文乐最基本的为三大件,即头弦(又称“吊圭子”)、三弦、月琴,吹牌用笛子或唢呐作伴奏,以后逐渐加进二胡、洋琴、提胡、椰胡、琵琶、笙、中胡、大提等。著名琴师饶淑枢于1927~1933年间,参考广东音乐高胡和二胡的形制创制的“提胡”,因其琴音温柔甜美,不仅成为广东汉剧的特色乐器之一,也为潮剧及粤东民间音乐界普遍使用。武乐有板、片鼓(又称“的鼓”)、小钹、大钹,小锣、大锣(又称“苏锣”)、铜金(又称“乳锣”)、马锣、碗锣、戥子、号头(又称“吊喇子”)等。最具特色的乐器是头弦、苏锣、吊喇子。头弦是领奏乐器,发音尖脆明亮;苏锣又称大锣,音区较低,音色柔和文静,低沉肃穆,音波悠长;吊喇子又称号头,高音尖厉悠远,低音肃杀恐怖,常用于场前闹台,两军交战及法场命斩的场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剧目的建设和频繁的交流演出,促进了广东汉剧音乐的革新和发展。

  唱腔方面,其音乐设计注意从内容出发,认真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大胆地突破了传统声腔的局限,借用传统唱腔中赖以表现各种思想感情的板式唱腔,穿插使用于新剧唱腔之中,丰富了唱腔的表现力。如在西皮腔中插入高拨子的唱句、在二黄腔中融入了安春调的旋律等;在原有的传统唱腔板式中创造新板式,如借鉴“西皮二六”板式特点,创造了“二黄二六”等。

  器乐方面,广东汉剧在传统器乐曲牌的基础上,吸收了粤东客家音乐的丝竹乐曲、小调,以及民间吹奏乐“中军班”的音乐和锣鼓,如《出水莲》《杜字魂》《崖山哀》《柳叶金》《送歌》《博古》等,充实了间奏和过场音乐,有些民间小调还被改编为唱腔,如《百里奚认妻》中的小曲《思夫》《叹沦落》等,已成为脍炙人口、竞相传唱的流行唱段。

  音乐伴奏方面,其手法也吸收了客家音乐的“软线”、“硬线”演奏手法,使之具有浓浓的地方风格,为当地观众所喜爱。

  同时,广东汉剧开始以简谱记录唱腔、音乐;自1964年起,所有演出剧目均有记谱,至2022年,记谱的传统丝弦乐曲300余首,常用传统唢呐曲牌60余首,民同小调50余首。

  (林仪 徐青 黎本洪)


责任编辑: 曾舒婷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