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载坚守乡村放电影——记梅县区松口镇电影放映员黄练基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9-26 11:24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2976953_wyh_1664121600000@@95589@@

黄练基在整理胶片。(吴丽伶 摄)

 ●本报记者 吴丽伶

  特约记者 王 雅 冯森达

  一块银幕、一台放映机、一个大喇叭、几盘胶片、些许绳索,这些简单的放映电影所需物件陪伴着黄练基从青丝走到了暮年。

  黄练基是梅县区松口镇的电影放映员,有着46年的电影放映经历,累计放映量超2万场。“只要群众需要我,我还有能力,就会一直干下去!”而今年过花甲的黄练基仍坚守在电影放映岗位上。

  生命之中与电影结缘

  入夜后的松口镇大黄村丰收广场上,不少村民正津津有味地观看电影《卸甲归来》,黄练基在一旁聚精会神地盯着放映机和大屏幕。看到村民们看电影时高兴的样子,他觉得很满足,觉得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

  说起与电影的结缘,黄练基打开了话匣子。“高中毕业后,我被安排去学习电影放映,没想到一放就放到了现在。”黄练基回忆道,当时对电影放映员有很严格的要求,要脱产培训,考取合格证书之后再跟师傅实操一个月才可以独自放映。

  1976年5月10日,是黄练基第一次单独放映电影的日子,“去的是松口镇的径礤村,20多公里的山路,整整步行了一个上午才到。”挂银幕、调试机器、播放歌曲闹场子……黄练基熟练地按照师傅的要求做好放映前的准备工作,“那时播放的电影是《车轮滚滚》,观众的情绪特别高涨,足足有七八百号人呢,可热闹了!”

  此后,“阿练什么时候再来”便成了许多村民的期盼,“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对于许多人来说看电影就是一场精神盛宴,就像过年一样高兴。”黄练基说,村民们都很热情,后来都成了朋友,有些到现在还保持联系,“这是电影带给我的缘分,我很珍惜。”

  光影中见证时代变迁

  在黄练基家里,记者见到了他的“放映宝贝”。“你看,这是装胶片盘的盒子,这是胶片放映机,别看它们现在退出‘历史舞台’了,我可还保管得好好的!”黄练基自豪地说道。和胶片电影打了半辈子交道,他早已摸透了与之相关的仪器的各项性能,倒片、接影片、检查线路,样样不在话下,“我们每年至少会举办一次技能比赛,考验电影放映员的维修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以前放映人手不足,在放映的过程中碰上什么事都得放映员自己解决,所以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是对放映员专业水准的保证,也是对观众的一个交代。”

  从胶片电影到如今的数字电影,黄练基的放映之路不仅见证了电影事业的发展,更是见证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刚开始做电影放映员的时候,我们还要身兼影间解说的工作。”黄练基解释说,由于当时很多村民都听不懂普通话,经常不明白电影里说些什么,这时就需要电影放映员适时插入,用客家话为观众讲解影片内容。

  放映员,在许多人看来是光鲜亮丽受人追捧的职业,但其中也有不为人知的心酸。“以前的放映设备是比较差,线路也不是特别安全,放映电影时最怕下雨,一旦雨水和电线来个‘亲密接触’,放映员可就遭殃了,那种被电的感觉我现在都还难以忘记。”说起放映往事,黄练基忍俊不禁。

  浪潮中坚守敬业初心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黄练基为代表的一批露天电影放映员却跌入了“低谷期”。“一些乡镇修建了自己的电影院,群众多了看电影的地方,我们自然就少了很多活。”黄练基说,迫于无奈,许多电影放映员都不得已和这个行业“分手”,“我也想过改行,但心里始终放不下,想着山里还有群众需要我们。”于是黄练基一边继续着电影放映员的工作,一边想尽办法兼职其他的工作,这才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时光。

  “后来在一些华侨、企业家的资助下,我们和学校有了一些合作,固定时间送电影进学校,慢慢地,日子又好过起来了。”黄练基表示,许多学生看到放映员都很兴奋,观看电影不仅可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还知道了更多学习之外的内容。

  如今,黄练基和梅县区20多名电影放映员一道,每年承担全区355个行政村4260场的农村公益电影任务。翻开黄练基的放映登记表,记者看到里面详细地记录了每场电影的放映时间、地点、场次及影片内容,“虽说现在露天电影的市场大不如前了,可每次放映也还是有不少的观众,尤其是一些祖辈带上小孩子来长见识,跟小孩子说他们以前是怎样看电影的。”在黄练基看来,只要电影的内容足够丰富,电影人踏踏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露天电影行业就能持续吸引受众。

责任编辑: 曾舒婷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