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耕有方 养虾有稻!丰顺县汤西镇河西村发展立体种养激活撂荒地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9-25 19:49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本报记者 林玉莹

  轻风掠过掀起层层金黄稻浪,一网兜下田捞起一兜肥美小龙虾,一根根饱满的水果玉米挂满枝秆……记者近日走进丰顺县汤西镇河西村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眼前犹如铺展开一幅丰收画卷。

  今年以来,汤西镇通过政企合作,春季集约撂荒地,夏季晚稻插秧,秋季稻虾共生,发展稻虾综合种养、打造农耕文化实践基地,让河西村“沉睡”的撂荒土地重新“活”了起来。

  良田归粮田

  引青雁回巢

  河西村土壤肥沃、雨水充沛,是传统的水稻产地。但随着村里大量青壮年常年外出做生意、务工,不少农田撂了荒,低洼地成了杂草丛生的沼泽地,产业发展也陷入“泥潭”。“我早年外出,但从小在这田地里摸爬滚打,对家乡土地有很深的感情。看到土地撂荒实在可惜,也早有回乡发展的想法。”梅州市嘉玉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黄得新告诉记者,得知汤西镇发出撂荒耕地认耕认种的倡议后,他与朋友一拍即合,创办了嘉玉禾农业发展公司,重拾田园梦,成了“新农人”。

  今年3月,在汤西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嘉玉禾农业发展公司开始筹备建设河西村“红色稻乡”农耕文化实践基地。“第一期规划种植30亩以红色文化历史为主题的稻田农场,按照‘一主多辅、一体多元’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红色文化历史为主,田园风情、农业体验、农耕文化为辅,辐射带动综合体发展,建设文化旅游绿色生态农业示范点。”黄得新说道。

  如今的河西村“红色稻乡”农耕文化实践基地,已种植水稻、番薯、玉米、淮山等品类多样的农作物,稻田农场初具规模。“首战告捷”也让黄得新和合作伙伴徐美霞信心十足,一鼓作气再承包了88亩撂荒地,打造玉米、有机稻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和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新农人”黄得新从稻虾共生田里捞起肥美的小龙虾。(林玉莹 摄)

“新农人”黄得新从稻虾共生田里捞起肥美的小龙虾。(林玉莹 摄)

  稻虾共成长

  一地生多金

  “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占地20亩,总投资50万元,是汤西镇党委政府、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对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一次创新探索。”省直机关工委驻汤西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陈辉介绍说,汤西镇通过流转撂荒耕地,将普通稻田单一的种植模式提升为立体的种养结合模式,在水稻种植期间养殖小龙虾,实现一地双收,同时还吸引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活力和动力。

  “小龙虾喜阴怕热,我们到8月份水稻长势良好的时候才投放第一批500斤种虾。”黄得新介绍说,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稻田不仅为虾遮阴避阳,而且能为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使小龙虾肥壮、肉鲜味美。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也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养分,实现有机循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

  “今年早稻丝苗米市场价卖到一斤8元至10元,早已销售一空,水果玉米一上市也在本地市场上热销,等今年12月小龙虾成熟上市,将由第三方公司保价收购卖到珠三角市场,预计一斤能卖到60元。”水稻一年种三季、小龙虾一年有三收,实现了“一水有两用”“一地生多金”。丰收的忙碌让黄得新汗水湿透衣襟,但他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初,河西村撂荒地图斑面积600多亩,目前已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任务的90%。土地不撂荒,乡村有产业,能人留得住,发展才有希望。河西村党支部书记吕汉亮欣喜地告诉记者,目前嘉玉禾农业发展公司已为30多名在家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公司项目的带动下,村民的自留地也纷纷种上了蔬菜瓜果。

责任编辑: 钟琪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