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条山路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8-10 16:47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老家的围龙屋依山而建,打开后门,便可看见一条宽不足一米的山路,像一条黄绿绸缎盘旋在山腰,蜿蜒而上,直到更山更远的地方。“百罗坑”,原有七八户居民,我和小伙伴曾专程去到那里,那时那个地方已无人居住。我们看着断壁残垣,仿佛看见烟囱正冒烟;平整的地方,仿佛看见被抛弃的菜地;屋门口,仿佛看见小孩在嬉戏。“赤竹山”“三突村”,是自己没到过,而只停留在父母口述和自己想象中的村庄。有几次已去到半路,但终究还是被路途的遥远以及不太确定的方向,拦住了前进的脚步。现在看来,这已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山上本没有这条路,那是很多很多年前,先人们用简单的工具和人力打磨出来的,过程的艰辛,后人无法想象。有了路,村庄串点成线,线又划成面,构成了先人们最开始的活动区域。开阔的山窝,平整后用来建房屋,作水田菜地;有角度的山坡,开荒后,山脚种豆类、花生、番薯,山腰种木薯,靠山顶的种茶叶。

  这条山路,曾经人来人往,上山拾柴的、伐木的、种茶种薯的、放牛开荒的……在一些相对开阔的地方,成为人们的歇息地,有如“旱塘”“檀树岗”。碎片似记忆,是一些叔伯在这些地方的大树下,抽着自卷烟、乘着凉、穿着破洞的衣服,夏天是白色的无袖衫,冬天是军绿色的仿军装。破洞常出现在肩膀和背的位置,那是背和扛最使力的部位。鞋是解放鞋,或是一些我说不上来的更差的鞋。到了这些地方,进山或回家的人们便知,快到目的地或到家了。

  这条山路,由大块石头砌成台阶,这样的路经久耐用,不怕积水。但也有一样不好,那就是特别硌脚。有一年,小店进了一种新奇的东西——蓄电池手电筒。那时的农村夜晚,一片漆黑,房屋与房屋之间,是我和二姐最害怕的中间地带。在那些匆匆合上课本就去找妈妈的夜晚,手电筒是最奢侈的装备。自制过电池手电筒,没有手电筒的时候,姐弟俩点着蜡烛或火把,向这个屋那个屋走去,火灭了的时候,仿佛恶鬼就在身后追赶我们,吓坏了。有手电筒的时候,手电筒在身前身后来回照射,仿佛光能到达的地方就没有恐惧。

  我跟母亲撒娇道,自己很想拥有一台13元的蓄电池手电筒。母亲同意买,但要我付出劳动,就是随她上山,扛她捆好了的杉木丁,算是我挣来的部分,由我自由支配。那时2米左右长的杉木丁用来做藤椅的支架,收购商按一条几毛钱计价。后来,杉木丁越砍越大,每次我只能扛回几条。第一次扛的时候,母亲先在我后面,后又在我前面,直到我看不到她的背影。山路崎岖,每下一个石台阶都变得异常困难,大腿不自觉地抖,肩膀发酸,腰压得越来越低,回家的路走得越来越漫长。那段时间的艰辛,在多年后看来,或许是自己没长高个的原因所在,母亲的个不高,兴许也是肩上的担子挑得太重了。

  曾经走在这条山路上,在那些放牛、拾柴、探险的日子里,到山顶望向远方,仿佛可以看到山那边的大城市,欢呼雀跃,仿佛是在大草原上奔跑;觅得野果,诸如杨梅、酸梅、野山竹,便能高兴一整天。

  如今,山路长满了荒草,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更年轻的一辈甚至根本不知道,在那些树林和荒草遮挡的背后,原来还有一条非常美丽,被几辈子人走了多年的山路。

  □刘国栋

责任编辑: 罗炜新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