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希望田 激活产业链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7-14 11:34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7月5日,大埔县召开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现场推进会,进一步找准差距、把握重点、压实责任,持续抓好撂荒耕地复耕复种。

在湖寮镇进光村撂荒耕地整治现场,村民正忙着除草。

在湖寮镇进光村撂荒耕地整治现场,村民正忙着除草。

  当前,大埔县上下树牢全县“一盘棋”的思想,落实好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担起责任,锚定任务完成时限,抢抓早稻保产,筹备晚稻生产,倒排时间、迎难而上,举全县之力狠抓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

三河镇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代耕代种,完善灌溉设施,优化耕种条件。

三河镇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代耕代种,完善灌溉设施,优化耕种条件。

  截至7月6日,全县完成撂荒耕地复耕复种5042.17亩,其中3亩以上复耕复种面积4796.7亩。省下发连片大于15亩图斑中,全县已完成复耕面积1624.94亩,其中已复种面积1343.96亩。

  党建引领唤醒沉睡土地

  走在湖寮镇的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繁忙的复耕景象,伴随着挖掘机的阵阵轰鸣声,一片片撂荒耕地被复垦,昔日“粮田”重现生机。

在湖寮镇高道村,挖掘机在撂荒地上作业为复耕做准备。(连志城 摄)

在湖寮镇高道村,挖掘机在撂荒地上作业为复耕做准备。(连志城 摄)

  “这里17亩连片的撂荒地从无人耕种到全面复耕复种,都是近几个月发生的变化。”在湖寮镇长教村,湖寮镇政府副镇长杨骥扬看着村里的变化,脸上挂满了笑容。他说,自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湖寮镇成立镇级专班,组织200多名党员下沉一线,到复耕的撂荒地里除草、翻地、播种……全力以赴让撂荒耕地“活起来”。

大埔县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到复耕的农田里插秧。

大埔县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到复耕的农田里插秧。

  党员带头作表率,确保不荒一分田,正是湖寮镇突出“党建+”,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湖寮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员直接上门动员、村委干部组织整治、镇村合力联动等举措,全面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努力将“沉睡”的土地唤醒。

  “如大安村连片33.2亩撂荒地,由于交通不便、缺乏劳动力且基础条件差,难以引进第三方企业集约承包土地,对此,大安村委和驻村团队组织镇村干部撸起袖子,全员参与复耕复种,千方百计完成攻坚任务。”杨骥扬说道。不仅如此,对于复耕难度大、农户无力复耕的地块,湖寮镇安排由村委会组织完善基础设施并整地备耕,最后交由村民耕作。“镇村干部把撂荒耕地都给重新开垦了,并新修了水渠,帮我们解决了复耕复种的一大难题,目前我也计划将村里的23亩地进行复耕。”湖寮镇高道村村民何铨赞说道。

  “为全面完成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任务,我镇按照‘村民复耕一部分、社会承包一部分、干部落实一部分’的思路,举全镇之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投入到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当中。”据杨骥扬介绍,该镇通过托管代种、集约化经营、强化农机配套等多种方式,以及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充分调动广大农户自主复耕复种积极性,实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确保今年10月20日前全面完成撂荒耕地整治工作。

  多措并举实现应种尽种

  三河镇余里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0多人,但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村里常住人口只有50多人。据余里村党支部书记袁明信介绍,受村民外出务工、种植效益低等因素影响,村里170多亩耕地长期撂荒。

农户抢抓农时在复耕农田里培育秧苗。(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农户抢抓农时在复耕农田里培育秧苗。(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如何破解“荒地谁来开、开荒之后谁来种”的问题,迫在眉睫。对此,三河镇创新举措,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实行代耕代种,对村里的撂荒耕地进行复耕复种,让闲置农田重新“活起来”。

  今年初,三河镇对该村的撂荒耕地进行现场测绘,并逐一登记造册、签字确认,明确村民各自地块的权属。“这样不仅方便溯源,也能打消村民的顾虑。”袁明信说,村委随后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把各农户的丢荒地统一流转至集体。同时,由农业专业合作社出资整合耕地,完善灌溉设施,优化耕种条件。“把自家的撂荒耕地交由专业的服务主体托管,年轻人可以安心外出务工,我们老年人在家也可以安心照顾好孙辈。”看着眼前自家复垦的土地,余里村村民袁明崧高兴地说道。

  目前,三河镇已完成撂荒耕地复耕500余亩。据三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抢抓时机,确保复耕复种任务按期圆满完成,当前,该镇在摸清撂荒耕地底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水稻种植任务,紧盯3亩以上及道路两旁,根据先易后难、因地施策的原则,分批分类、多种模式推进复耕复种工作。

  一方面,对于复耕复种难度小的地块,积极引导村民自行复耕复种;对于耕作条件差、承包户无力复耕的地块,则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镇统一聘请测绘、设计预算、监理和施工单位,分镇中心片、梓良片两个片区、多个班组,统一进行复耕,最后引导村民、种植大户或由托管服务公司复种;对于连片面积较大、缺乏劳动力耕作的地块,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承包经营;对于碎片化、无水源、路不通等耕种难度大和无村民、无大户、无企业承包的地块,则统一由村组织包田责任人兜底复耕复种。与此同时,三河镇还采取多措施促进“产品”变“商品”。按照统一供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以及提供技术指导、烘干、碾米、仓储、包装、销售、保险等全链条服务,解决种植风险以及产品质量和销售问题,确保种粮效益。

  资源变现提高认耕力度

  今年6月,大埔县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在银江镇明德村岭下举行。大埔县工商联、大埔县新阶联等单位主动认耕撂荒耕地近20亩,首期认耕约70亩。其中,大埔县新阶联会员企业大埔县绿仙农林发展有限公司成为“复耕一亩地”的“接单员”和“服务员”。

  “目前大部分撂荒耕地都位于偏远地区,地块小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大埔县绿仙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志伟表示,长期撂荒的耕地,不仅要进行土地平整、引水、开通机耕路等生产条件的改善,还要提高土壤肥力,复耕成本高。为降低复耕成本,谢志伟特地采购数台挖掘机对撂荒耕地进行平整。“要实现收益,肯定要从源头上控制复耕复种的成本,不然企业复耕复种越多,压力就会越大。”

  据了解,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是以资源整合方式,通过会员企业集约认耕撂荒土地,交由农业龙头企业统一实施复垦耕种,以低于市场价回馈认耕会员企业优质有机丝苗米等,达到集中连片解决镇村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问题,以及降低实施企业前期开垦复耕成本。根据协议,撂荒耕地由属地镇村做好群众工作进行集中流转,认耕者众筹每亩认耕费用2400元,收成后即可获得300公斤优质有机丝苗米。

  “赋能乡村振兴‘复耕一亩地’主题活动的开展,盘活了撂荒耕地,也扩大了我们实施企业的种植规模,增加了收益。”谢志伟表示,后期他们计划结合企业种植业务,推出不同套餐,比如提供一些与300公斤优质有机丝苗米等价的其他农产品,让认耕者有更多的选择。

  除了在提升产业链条、产业效益上下功夫,下大力气解决“标准、品牌、平台、政策”等问题,大埔县还不断提升商品转化率和市场占有率,发挥行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智慧优势,形成“产地+市场”“技术+平台”“惠农+产业”的乡村产业链条。

  ●本报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余 灏 罗文燕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