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历史展馆,讲述峥嵘岁月!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暨熊锐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6-30 11:10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本报记者 林婉萍 张莹娜

熊锐故居以“三馆一体”模式,打造成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首席记者连志城 摄)

熊锐故居以“三馆一体”模式,打造成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首席记者连志城 摄)

  昨日,坐落在梅江区三角镇新塘尾村凹子岃的熊锐故居经过修缮后对外开放,并“重生”为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

  百年老屋“重生”

  尘封史料“回家”

  走进展馆,一股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馆内整体以红灰色为基调,采用现代展陈设计,并融入梅州客家特色元素,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份份档案资料,正无声述说着华南教育东迁梅州兴学史。

  熊锐1894年6月15日出生于梅县白土堡沥林约(今梅江区三角镇)新塘尾村。史料显示,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牺牲的梅州籍革命烈士、国立中山大学筹建者之一,也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创建者之一、参加旅欧少共成立大会19名代表中唯一的广东人。他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为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国家革命与建设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翻开近百年的历史可见,中山大学与梅州人民有着深情厚谊。1977年,中山医学院在梅县卫校办“中山医学院梅县分院”,学制二年,开办一期后停办。“梅州为中山医学院提供了办学的基础条件,让学校顺利招收并培育出460多名医学生,为落实关于培养农村‘留得住’‘用得上’医务人员的要求,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学校事业发展中,亦有众多梅州客籍人士慷慨捐资助学。”中山大学博物馆(校史馆)馆长、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副主任徐俊忠说。

  “熊锐故居经过修缮,以三馆一体模式打造成为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梅州展陈馆、中山大学与梅州展陈馆、熊锐生平事迹展陈馆。”中山大学教授、熊锐故居展陈大纲编制团队领衔者曹天忠告诉记者,熊锐故居在展陈大纲设计上打破常规,采取“点面源”的形式,即以梅州为重点,整合办学地区内容,追溯梅州与中山大学历史渊源。展馆重点把熊锐专题展厅打造成客家红色革命的核心板块,同馆展出的抗战时期在梅办学史,则是整个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中首个侧重历史文化的实体性纪念馆。

  此外,由河北省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特别设计的《寻路法兰西——中共旅欧支部史料展》(设为第二展区)也落户熊锐故居。展陈内容有12处显示或提及熊锐。

  立足“百年对话”

  赓续红色基因

  “如何给年轻一代讲好这段历史,如何把史料多形式展示,让年轻人与熊锐来一场跨越时空的‘百年对话’,是熊锐故居布展设计时重点考虑的问题。”梅江区委常委、副区长林勇军告诉记者,布展立足在“内容丰富”“灵活呈现”之间做文章,把熊锐故居打造成高品质的专题展馆和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

  “修缮后环境好,史料丰富可读。”作为中山大学校友,市政协原副主席、中山大学梅州校友会名誉会长陈珍书对熊锐故居的开馆感到振奋。他说,熊锐是我们党初期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中山大学创办人之一,此次他的故居修缮布展,中山大学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让中山大学与梅州的渊源又深了一层。“我希望以此为契机,把熊锐故居作为中山大学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了解近现代史的教学点,进一步挖掘提升展馆的使用价值和精神价值。”陈珍书说。

  参与了熊锐故居修缮工作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表示,熊锐故居修缮开放,是中山大学与梅州上百年渊源的再一次联结。“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熊锐一生短暂而灿烂的革命事迹,而且能了解到抗战时期中山大学等华南大中院校的东迁兴学史。这是一笔精神财富和史料财富,对我们进行客家文化研究有着特殊意义。”肖文评告诉记者,熊锐故居设计现代化,史料翔实,是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又一红色阵地。

  发挥阵地作用,赓续红色基因。“熊锐是我们党成立早期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很高的人。展陈馆的建成,为我们挖掘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中共旅欧支部这支‘劲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河北省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谢炜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姚意军也表示,熊锐“尘封”的身份和事迹被挖掘,不仅是梅州市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而且为梅州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增加了厚重一页。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