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二三事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6-18 21:28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我的老家在五华安流的杨梅坳村,我家的房子是一座不完整的老围屋,因为只有半边结构,改革开放后又进行了两次重建和整修。

  房子坐西向东,门前是大片的田野,田野尽头是环绕而过的琴江河,极目远方,面对的是一排巍峨的群山,正是粤东有名的莲花山脉。

  早年生活艰苦,人们食不果腹。五华与潮汕的揭西相连,揭西盛产番薯。在那样的年月,起码有番薯充饥,不会饿着肚子。因此,早年不少女人嫁到揭西去,父亲的妹妹就是其中一位,我们称为“阿香满姑”。

  有一天,父亲把我叫到门口,用手指着遥远的莲花山脉说:“你阿香满姑就嫁在那大山嶂里,等你放暑假了,我带你去见她!”听父亲这样说,我可高兴了。那是1973年,我才11岁。

  暑假的一天早上6点多钟,我跟着父亲出门了。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出远门,高大的父亲背了个布袋子,我空着手,蹦蹦跳跳地跟着父亲,望着那遥远的莲花山脉徒步前行。

  路程过半,时间也到中午了,父亲从布袋里掏出早上蒸熟的番薯,和加了咸菜的饭团,放在纸片上,我们坐在草地上,开始享用这些午餐,吃完在路边捧几口山泉水喝下去,继续赶路。

  大约下午四点多钟到达阿香满姑家。村里一排屋子筑在半山之上,四处都是云雾缭绕的大山,茂密的森林。

  半个世纪的时间了,许多印象已经模糊,但有两个鲜明的细节,几十年后却依旧记忆犹新。

  那个年代,贫困情况到处都差不多。我在阿香满姑家的厨房里,发现煮菜的土灶大锅头的上方,从棚底吊下一根带钩的铁线,挂着一大块肥猪肉。每餐煮菜的时候,就用肥猪肉在热锅上涂几下,就算下油了。后来看到,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

  生活清苦,现代文明的宣传,却普及到了山旮旯里。我那时已经上学,认识不少字。在澡堂间里,我看到了一幅宣传画,说口盅的牙刷头不能朝下放,那样容易滋生细菌,带到口腔里,不卫生。自那以后,我放牙刷,一定是头朝上,这个习惯保持了几十年,一直未变。

  在阿香满姑家住了两个晚上,第三天就回来了。

  那时候,农户养猪,宰杀时要按头上调,剩下的部分才能自己售卖。所以农民都尽量把猪养肥,总要近二三百斤才宰杀。而一百多斤或以下就算“猪条”,不用上调。那时养猪一般都养两三头,困难年月,自然不会有剩粥饭菜喂猪,连米糠都少,喂的主要是番薯藤、野菜熬的汁,统称“猪食”。母亲和父亲一合计,不如把其中一头100多斤的猪条卖掉,一来不用上调,二来省下猪食,另外两头也可长得快些。

  挑了个圩日,父亲和母亲起了个大早,两人抬着那头100多斤的猪条到墟场去售卖,我跟在身后一起前往。最后猪条卖了60元,他们开心地购置了些日用品。因为已经是中午1点多了,还破天荒地首次在墟里“做了昼”,就是进饭店。自然不敢乱花,一菜一汤三碗米饭,共吃了3元多,算是奢侈的了。父亲把剩下的50多元小心地揣进兜里。待下午回到家,父亲准备把兜袋里的钱存起来,一摸,空空如也!父亲当即呆若木鸡……当确认钱已丢失或者被人偷走之后,父亲顷刻间号啕大哭,呼天抢地,头一次次直往墙上顶去!要知道,在那困难年月,50多元是多大一笔家庭经济收入呵!母亲知道后,没有哭也没有骂,只责怪父亲一句:“你爱死呢吧?干嘛这样!”这是母亲的口头禅,她怪父亲时总是这样一句。接着她说:“钱没了可以再挣,你把头撞破了可咋办呵!”在母亲宽慰下,父亲才停息下来。

  父亲虽然长得高大,但一生胆子小,总是诚恐诚惶、小心翼翼地活着。他用他的勤劳和坚忍,默默地付出,让我们兄弟能够健康成长。

  ●唐 梦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