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县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风家风民风 乡村振兴树新风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2-05-12 11:28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大埔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游人在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参观。(连志城 摄)

游人在大埔县工农革命政府公安局历史陈列馆参观。(连志城 摄)

干群在三河镇汇东学习书院汲取“精神食粮”

干群在三河镇汇东学习书院汲取“精神食粮”

  以文艺之花传递文明新风

  “姐妹们,跳舞时间到了,准备向幸福快乐出发!”晚上7时10分,家住湖寮镇的居民杨爱霞如往常一样在她们大埔县老体协巾帼健身队微信群发出集合信号。“我们这就来啦!”队友们在群里纷纷响应道。在城东社区滨江公园广场上,健身队队长刘爱琼一边忙着集合队伍准备开跳,一边感慨:“以前不少队员都喜欢搓麻将、打扑克,现在不一样了。”

  大埔县文化馆在县城西湖公园专门为老百姓开辟了一块“表演阵地”。此后,每周三、周五晚上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都会在此举行“百姓舞台大家乐”群众文艺活动,把群众自编自导的舞蹈、戏曲、山歌等节目搬上舞台。

  “活动吸引了全县文艺爱好者的参与,培养了一大批群众文艺骨干。”大埔县文化馆馆长饶建玲说,通过搭建“百姓舞台大家乐”这个舞台,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加入到客家山歌队等业余文艺团队,或载歌载舞,或一展才艺。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大埔县创办“百姓舞台大家乐”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通过“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带动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大埔县文化馆总馆整合14个镇分馆及42个村级服务点的文化资源,在各乡镇分馆举办“百姓舞台大家乐”文艺下乡巡回演出,将舞台深入到镇、村和社区。至目前,“百姓舞台大家乐”活动已举办800多场,登台表演者达到3万人次,观众超过30万人次。

  乡村文化建设有了阵地,有了品牌,便有了“人气”。当前,大埔县文化馆组建了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群众文艺创作队伍、乐龄歌友会等14支业余文艺团队,各镇分馆和村服务点的业余文艺团队也已达到100多支。

  “如今社区里的文化阵地越来越热闹,参加文艺活动的人多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更丰富了。”刘爱琼说,她的健身队从刚成立的五六个人,现已发展到50多人,每天傍晚,大家便会相约一起跳舞,其乐融融。

  用“功德银行”培育良好民风

  五月的湖寮镇莒村,桃红柳绿,流水潺潺。在村里同济桥的雕花长廊上,三五成群的老人们正在闲坐讲古,笑声不断。“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啦,外边的人都羡慕我们!”老人们笑得很开心。

  莒村的变化,源于一次大胆的尝试。2019年,莒村党支部书记陈增金给村里出了个主意,创建“功德银行”,让乡贤、村民都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培育文明新风。

  陈增金介绍,莒村的功德银行借鉴现代银行管理体制,在雕花长廊设立了1个“功德银行”总行,命名长寿功德银行,同时设立了“功德簿”,将村民的善举全部记录在册。单笔捐资1万元以上者可报总行在雕花长廊刻碑留名,捐资1元以上者可记录在“功德簿”。捐资款项将用于村内建设、养老助残、扶贫助困、奖教奖学等。存款人不限于本村村民,凡有捐款意愿的热心人士均可参与其中。

  在功德银行的辐射带动下,互助和谐的良好风尚在全村四处开花。“5000元、10000元、100000元……”在长寿功德银行的“功德簿”上,密密麻麻记载着村民、乡贤慷慨解囊,积极参与村庄建设的善款数据。截至目前, 莒村功德银行已筹集善款470多万,先后完成了路灯、休闲长廊、凉亭等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让长寿功德银行示范效应放大,推动整个村庄的治理优化,莒村还从乡风文明、人居环境等方面入手,发动全村28个村民小组每年必须完成一件民生实事,探索在28个村民小组中采用累计积分制,将村民的有德行为以积分进行评定,并定时进行张榜表扬。

  “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村容整洁、邻里友善,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提升。”陈增金说,看到村里换新颜他打心眼里高兴。

  功德银行的成功试点,让村民的心更齐了。今年以来,莒村的村民们齐心协力干的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村史馆和农耕展览馆。其中农耕展览馆由乡贤李维海倡议并带头捐资,在该村碾米加工厂旧址上修建。

  听闻村里要建农耕展览馆,村民何永粦不仅捐出了自家的松香桶等老旧物件,还自发骑着小三轮,挨家上门帮忙搬运村民捐出的农耕用具。

  “两个展馆的筹建没用一分钱,都是村民自愿出力,把家里的老旧物件收集起来,一心一意把村里的事搞好。”陈增金说,现在村史馆和农耕馆,已成为对外展示莒村人文底蕴和乡土农耕文明的窗口,对后辈有教育引导意义,也有助于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以红色教育提升精神风貌

  走进位于三河镇汇东村的汇东学习书院,只见院内亭台、假山、叠石、石雕等景观布置错落有致,独具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更是巧妙地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

  “每到周末,我都会去汇东书院看书,那里静谧舒适,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来自大埔的党员张东平在汇东学习书院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时如是说。

  大埔三河镇汇东村是中央组织部2020年确定的广东省19个红色美丽乡村试点建设村之一。这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村内拥有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朱德指挥部旧址等革命遗址。近年来,汇东村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用红色文化涵养文明乡风的源头活水,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去年初,在三河镇政府牵头下,村里一座由闲置学校改建而成的书院顺利落成,并命名为汇东学习书院。据汇东村党总支部书记邓振先介绍,书院共分为书香庭院国学主题园区、汇东学习大讲堂课室、人文展区、“三红”主题文化区等四大主题板块。其中“三红”主题文化区设有红色连环画阅览室、红色书籍展览厅,共存有500多本图书,书籍类型丰富。

  汇东学习书院的落成,让汇东村村民又多了一个体验传统文化、学习党建文化的场所。自书院对外开放以来,汇东村通过“红色+互动教学”“云党课”平台、扫码看“红色电影”、讲解员现场教学等模式,开展红色教育,让全村81名党员和2000多名群众主动学习党建文化。

  “通过挖掘红色故事、讲述红色故事,弘扬革命先烈精神,教育和激励一代代人始终牢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并以此深入推动移风易俗。”邓振先说,随着近年来红色旅游的升温,到汇东村参观游玩的人数不断增多,特别是很多机关单位的党日活动都会组织党员来书院接受党史学习教育。为此,汇东村还专门聘请专业讲解员,为更多党员干部和群众讲好党史故事,全力推动红色文化传播。去年6月,汇东学习书院更是被确定为市级党员教育基地。

  革命的火种生生不息。如今,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汇东村的乡村民风、文化生活日益变美,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力量。

  ●本报记者 洪国栋

  特约记者 余 灏 罗文燕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