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蕉岭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党代表之声:谈感想讲打算谋发展 奏响蕉岭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1-11-10 12:24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中国共产党蕉岭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要奋力打造老区苏区振兴高质量发展广东新样本,全力建设“世界寿乡·富美蕉岭”。近日,来自蕉岭各级各部门的党代表们,信心满满,激情澎湃。他们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实现蕉岭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今日,本版推出特别报道,和您一起听听党代表之声。

蕉岭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粤闽赣(蕉岭)省际边界合作区。

蕉岭依托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打造粤闽赣(蕉岭)省际边界合作区。

1421009_xsd_1636473600000@@62605@@

蕉岭将以美丽圩镇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圩镇人居环境。

  全力建设粤闽赣(蕉岭)省际边界合作区

  党代会提出,要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粤闽赣(蕉岭)省际边界合作区,加快推动蕉岭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目标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表示,将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思路,在合作区内建设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建设粤闽赣(蕉岭)省际边界合作区,规划必先行。蕉岭县相关职能部门表示,要以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高标准编制省际边界经济发展定向航标“战略蓝图”。蕉岭县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钟光庆介绍了工作安排,一是启动了粤闽赣(蕉岭)省际边界合作区经济开发重点片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二是精心组织开展规划选址和现场勘查工作,目前,已初步划定省际边界合作区范围。三是精心谋划,科学编制生态环保、产业鲜明、政策凸显、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的省际边界合作区经济发展规划,尽快推进蕉岭特色产业项目的落地发展。

  建设粤闽赣(蕉岭)省际边界合作区,要以蕉岭产业集聚地广福园区、省级平台蕉华工业园区为依托,建好绿色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园、广东梅州大健康高科技产业园,发力绿色建材、大健康产业,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蕉岭县科工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古远基表示,将通过进一步强链延链补链,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型墙体、精细化工等上下游的产业,实现资源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升级,推动绿色建材全产业链向循环经济转型。围绕大健康产业和高端数智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大项目、龙头项目的落地;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全力推动产业数字化,培育经济新动能。

  作为蕉岭的北大门、省际交界地区的前沿阵地,广福镇将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着力打造边界窗口、产业聚集地。广福镇党委书记陈国政表示,要立足园区搞生产、周边搞生活,不断完善公共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围绕“五宜”城镇目标,对高速路出口周边、205国道沿线各村、圩镇沿街两侧农房外立面等进行改造,全面提升形象,积极承接产业落地,配合各级各部门,加快完善园区供电、供水、供气、道路、环保、通信、消防等基础设施,以优质环境、优质服务推动招商引资,打造省际交界地区的产业聚集地。

  坚持项目化推动乡村振兴

  党代会提出,要坚持项目化推进乡村建设,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相关职能部门和镇表示,将立足实际谋划好、实施好项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村美民富。

  乡村振兴,环境先行。党代会提出要“打造一条省际廊道示范带”“打造两个美丽环境”。

  “将持续推进‘三线治理’、开展‘六乱整治’,对国道沿线、广福圩镇开展立面改造、屋顶‘平改坡’整治,完善雨污分流,增设标识,增绿补绿,结合‘四小园’建设,对沿线存量农房进行提升改造,带动全域乡村风貌整体提升。”陈国政介绍说。

  文福镇党委书记陈子建表示,将通过精准实施,以点带面,示范带动,全力推进205国道文福段沿线的美化提升,会同县公安、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交通等职能部门,加大对超载、撒漏、污染、乱停乱放、乱摆乱卖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实现共谋共建共治的美丽家园,助力打造省际廊道的示范带。

  新铺镇党委书记王裕胜表示,将通过盘活乡村存量建设用地,推动中小流域生态治理,推动美丽圩镇建设。联动21个村,打造“一廊四区”全域土地空间格局,逐步营造“推窗见农田,抬头见青山,远眺山水美,村庄处处景”的崭新形象,将该镇建设为粤北山区小流域生态修复示范区和宜居宜业宜游的商贸古镇。同时,探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主动融入蕉华工业园区,打造新铺油坑-蕉华园区工业长廊搭建省际边界发展新平台。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党代会提出,要结合资源禀赋,打造水韵、寿韵、文韵“蕉岭三大精品游线”,林下、光伏、南药和农旅“四个产业链条”,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蕉岭(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示范园、食用菌产业园、毛竹产业园、蜂蜜农业科技园“五个现代农业产业园”。

  蕉岭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春妮表示,将精心规划,大力挖掘精品游沿线的资源特色,高标准规划设计,锤炼鲜明的主题特色。精致建设,完善驿站、餐饮、住宿、厕所、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精准发展,引导培育当地的群众利用田园果林,老屋旧舍等发展美丽经济。精品推广,借助知名线上平台,对优质文旅产品进行上线推广。

  南磜镇党委书记汤媚萍表示,要推动形成“南竹北茶”产业发展新格局。南磜片白水、南磜、富足、甲华等村将依托省级毛竹产业发展基地,突出“竹+”特色,推广竹荪,大球盖菇等竹下种植,培育发展“竹下经济”;北磜片多宝、皇佑、尚田、金山、三泰发挥现有茶叶生产基础和白及种植经验优势,适度扩大茶叶种植生产规模,并引进特色南药种植。

  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需久久为功。蕉岭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局局长涂政平介绍了未来的工作重点,第一,编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第二,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从重点兜底到全面发展、从特惠到普惠的转变;优化乡村振兴工作队工作机制,实施驻镇帮镇扶村。第三,建设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全县三条美丽乡村示范线路,在五年时间内打造35个特色精品村,62个美丽宜居村。第四,建设美丽圩镇,补齐圩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第五,发展乡镇产业,重点扶持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和农业服务业等一批新业态、新平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光伏产业和乡村旅游。第六,推进乡村治理,建立框架清晰、权责明确、治理有硬度、服务有温度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体系。

  合力构筑富美城乡新高地

  党代会提出,要以列入全省城乡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城乡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打造 “五宜城乡”,全力建设富美蕉岭。围绕这一目标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表示,将坚持深度融合,突出项目引领,促进山水城互动、文旅农相融,合力构筑富美城乡新高地。

  党代会提出,要品质化打造精美县城,以“精致、绿色、和谐”为城市主基调,推进城市更新,推动桂岭新区、长潭片区、长寿片区开发建设“再下三城”,实现蕉岭县城和蕉华新城“比翼双飞”。与会代表表示,将有序有力推进城市更新,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不断“刷新”县城颜值,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

  蕉岭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黄万彬表示,将围绕“再下三城”“比翼齐飞”的目标,高品质建设“五宜”新城区。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等,推动老城区微更新,进一步完善公共配套设施。

  蕉城镇党委书记丘志铭表示,接下来,一是要精心谋划,全力推动湖谷村湖沟路、城郊村环城路等城中村、附城区的改造提升项目落地;二是要精品建设,抓好环东路戏院至新华书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横岗村母子桥上游风貌提升等26项美丽圩镇建设工程;三是要精细管理,强化违法建筑、秸秆焚烧、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力度。

  既要提升城市品质,也要留住乡愁记忆。党代会提出,要项目化推进乡村振兴,深入实施驻镇帮镇扶村和“万企兴万村”行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建设,实现镇村同建同治同美。

  长潭镇党委书记王辉表示,接下来要谋划好项目,充分借力省市场监管局和星海音乐学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资金优势等,共同谋划长寿食品、精品民宿等一批带动镇村经济增长的好项目。

  蕉华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三圳镇党委书记张艳辉表示,要着眼环境“美”,扎实开展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全面启动美丽圩镇建设“369”行动计划。

  美在于千姿百态,而不是千篇一律。“五宜城乡”各美其美,才能美美与共。党代会提出,要特色化推动镇域发展。

  张艳辉说:“三圳镇将紧紧围绕‘融’字下功夫,努力走出一条‘县区融合促发展、城乡融合焕新颜、农旅融合铸特色’的出彩之路。用好蕉岭(南沙)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串联钟化雨故居、侨情园等美丽节点。”

  王辉表示,接下来,长潭镇将围绕“数”,着力打造数学梦想起航之地。继续完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推进数学小镇项目建设。发展好产业,重点扶持优质米、丝苗米、黑松茸、有机蔬菜、金桔等绿色农产品,鼓励食用菌基地积极培育新品种,依托新技术推动农产品增产增效,打造数学小镇特色健康产业。

  陈子建表示,文福镇将围绕“文”字下功夫,“五星连珠”着力打造诗画人文有福之地。依托白湖村丘成桐院士祖居人文底蕴,与“卡拉比-丘”数学小镇联合,打造人文科技之星。依托“仓海诗廊”项目建设,建设成国学教育新平台、地方文化新载体和精神文明新阵地,打造国学荟萃之星。依托爱国诗人丘逢甲故居,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台湾科创文化交流基地,打造侨乡文化之星。依托原“蕉岭八景”之一“仙桥飞渡”,进一步推进生态旅游、擦亮寿乡品牌、建设宜居胜地,打造农康旅居之星。依托刘安故居、东区服务队遗址、创兆学校等载体,对创兆学校和刘安故居进行修缮提升,打造红色传承之星。(蕉岭融媒)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汪敬淼摄)

责任编辑: 黄书滢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