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南面线传承300多年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1-10-27 08:31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张佳胜

  传统的丰顺县汤南镇纯手工面线,形状细长如线,柔韧有弹性,咸香、口感好,传承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潮汕地区,面线的“面”字的发音与“命”字相似,有长命百岁之意。逢年过节、生辰婚庆寿宴等吉日,丰顺人的餐桌上自然少不了炒面线。因此,面线深受丰顺县城及周边地区甚至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喜欢。

  汤南面线声名远扬

  近日,笔者来到汤南镇,了解传统纯手工制作面线的历史发展情况。龙蟠村是该镇隆烟村一个有110多户700多人的自然村,是远近闻名的手工面线专业村,过去不少家庭就是靠制作手工面线为生。今年50多岁的罗叔,有着30多年做手工面线的经历。罗叔说,从他曾祖父那代开始,家里就以制作手工面线为生,到儿子儿媳这一代都在做面线,现在已是一把好手。“日复一日与面粉打交道,小小年纪的我最想学的是父亲甩面的功夫。”在罗叔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每晚总是守着一台旧旧的收音机收听天气预报。明天是晴是阴,是南风是北风,都影响着面线的制作。“南风袭来,天气潮湿,面团就得揉得硬一些;北风刮来,大风凛冽,面团就得揉得软一些。”罗叔跟笔者说面线制作的技艺。

  “过去,不管你走在村里的哪条大街小巷,都能闻到阵阵面线的清香。”据罗叔介绍,那时村里人很少外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面线,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每年约可生产手工面线200万斤,仅此一项,村民每年可收入50多万元。“手工面线曾是我村的支柱产业。每逢节假日,便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面线由此声名逐渐远扬。”罗叔如是说。

  揉搓拉甩 工序繁多

  在罗叔看来,制作面线相当辛苦,经济效益远没有种茶、制茶来得好。“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要起床准备一天所需的材料,完成整个制作过程,一直忙到下午三四点钟。每一道工序都井井有条,连偷个懒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面线的制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每个环节都是纯手工,容不得一点偷工减料。一天下来,经常累得腰酸背疼。”罗叔说,当地人把这种苦活称之为“牛古活”,要是没有掌握好力度,面线可就不好吃了。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天气,根据每天的风级、湿度和光照程度来控制盐量和日晒时间。

  罗叔介绍,制作手工面线需要几道工序:首先把面粉加入适量水和盐后开始糅合,和面。再把面团切成小块,经过不断的搓揉、拉伸,变成直径一厘米左右的粗面线条。而后,再把这些粗面线条盘起来,盘成蚊香形状的“面饼”。其次是甩面,把粗面线条甩成较细的线条。顺着圆形的簸箕,把两根1米长的专用细竹竿固定在铁架上,左手一甩,右手用力一甩,半米长的面条飞快地从簸箕“跳”出来,瞬间变细变长,跃过人的肩膀,披在两根细竹竿上,像是一场魔术表演。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晒面、蒸面。

  罗叔说,整个制作过程最吃力的一招就是甩面——需要熟悉的技巧,没有几年的经验,面线很容易断掉。“热天甩面通常累得满身大汗。”罗叔忙着向笔者解释:“手工面线由于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地重复揉、搓、拉、甩的动作,所生成的面筋韧度较强,煮起来也不容易糊掉。”

责任编辑: 罗伟新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