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 学好反诈第一课

梅州网  www.meizhou.cn  2021-09-13 17:38   来源: 梅州日报
[报料热线] 2301111 13411225588 [报错有奖] 2278888

  ●通讯员 谢瑜琳

  “同学们,你或者身边的亲友遇到过电信网络诈骗吗?”“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都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防范?”9月1日,在大埔县田家炳高级职业学校秋季开学第一课上,大埔县反诈中心民警通过多媒体直播系统,向该校近3000名师生抛出了三个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问题。

  9月1日起,梅州市公安局结合“开学第一课” “千警进校园”等活动,组织法制副校长、反诈民警走进课堂,陆续为学生们送上丰富实用的反诈防骗知识。“组织反诈知识进校园活动,是为了应对层出不穷的以学生为目标的诈骗形式,并通过学校师生反诈意识的提升,辐射家庭乃至全社会,实现全民反诈。”梅州市反诈中心民警刘英朋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一方面,大量未成年人的信息被网络应用软件不当收集、使用,甚至被推送给不法分子;另一方面,沉迷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面对可以“免费领取装备”的诱惑,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防备意识薄弱、辨识能力有限的未成年人几乎无法抵挡花样百出的骗术,一步步将父母的血汗钱送到骗子的手中。

  近期,经梅州市反诈中心大数据分析,今年暑假期间,梅州全市接到涉及师生的电信诈骗报案数39起,单案最高损失金额23万元。其中,网络刷单诈骗、买卖游戏账号及装备类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红包返利诈骗是涉及校园的电信网络诈骗频次最高的几个类型。

  警方提醒,涉及校园的电信网络诈骗,不仅使学生及家庭的财产遭到巨大的损失,更给不少学生带来了心理的创伤。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因被误导,错误地走上参与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的违法犯罪道路。目前,全国正在开展“断卡”行动,旨在严厉打击、治理、惩戒贩卖电话卡和银行卡的违法犯罪活动。同学们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出售给他人,并妥善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卡、网银U盾等。并提高警惕,不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如自身遭遇诈骗,应固定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信息,并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

  冒充电商客服诈骗

  案件回放

  9月5日16时46分,嘉应学院林同学报警称,他接到一个自称是“得物”App客服的电话,对方说不小心将其账号加成会员号了,如不取消将每个月扣费,需要将其转到银行那边进行线上操作以取消会员。该名学生根据对方的指示一步步进行手机操作,最终通过网银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了4700元,随后才发现自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手段揭秘

  骗子冒充电商、物流客服人员打来电话,能够准确说出受害人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骗取信任。然后,他们以产品质量问题或者快递丢失、帮开通了会员为由,要求多倍赔款或取消会员,要求受害人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以转走钱财;或要求受害人提供详细个人信息用来网贷,再将所得贷款转走。

  网络刷单诈骗

  案件回放

  8月27日,蕉岭县蕉城镇的大学生钟同学看到一个网络兼职招聘启事,联系对方后,对方诱骗钟同学用网银转账的方式做任务,被骗4000元。9月1日,梅县区的杨某收到一条刷单兼职短信,通过短信上的链接下载了一款“兰亭”App,杨某在上面进行刷单任务后却发现无法提现,被骗8.1万元。

  手段揭秘

  骗子会先以小额返利诱惑刷单者,在刷单者进行大额刷单后,就会以刷满金额和刷满次数才能返现为由,诱导受害人不断转账,最后本金佣金都血本无归。刷单本身就是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将受到法律制裁,请同学们自觉抵制刷单。

  买卖游戏账号、装备类诈骗

  案件回放

  7月20日,梅江区幸某在某网站出售游戏账号,卖出后对方要求缴纳保险金,幸某转账3300元后对方再次以其他理由要求转账,才发现被骗。7月19日,梅县区的邹某同样是因为买卖游戏账号,添加了自称是某游戏交易网站的客服,被骗1000元。

  手段揭秘

  骗子诱导受害人在虚假游戏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或以虚假的交易截图骗取受害人的信任,随后以各种名义要受害人缴纳费用,如“交手续费”“账号解冻”等,诱骗受害人汇款实施诈骗。在互联网上交易游戏装备或者游戏账号时,一定要使用游戏官方经营或授权的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不轻易向他人账户转账、汇款。

  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件回放

  8月7日,梅县区大坪镇的高中生张同学接到一名自称是“网警”的电话,以帮张同学调查为由,诱导张同学用网银转账18000元。同一天,在丰顺县汤坑镇,大学生冯同学接到冒充公安机关的电话,对方以事主涉及案件为由骗取冯同学银行卡及验证码,盗刷了其9000元。

  手段揭秘

  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等信息,编造受害人涉嫌银行卡洗钱等理由,同步发送伪造的“公检法”官网、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对受害人进行威逼、恐吓,随后诱导受害人前往独立空间进行深度洗脑,以帮助洗脱罪名为由,要求受害人将账户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注意,公检法机关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法律文书,绝对不会通过网络点对点地进行办案,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

  案件回放

  红包返利诈骗

  5月5日22时许,梅江区12岁女孩小珍偷玩妈妈手机,发现QQ群内有扫二维码支付23.45元即可领取3888元的广告,出于好奇便添加了对方的QQ号。小珍扫描了对方发来的二维码,随后,手机微信不断向对方自动发出200元的红包,直到发了将近8000元才停止。对方又以验证银行卡有无被冻结,之后会将钱全部返还为由,要求小珍打开支付宝绑定指定的银行卡。小珍根据提示操作完成后,当天晚上11时41分至次日凌晨0时2分,绑定的信用卡支出3笔共计1.1万元。加上之前发红包的金额,总计被骗近2万元。

  手段揭秘

  骗子在QQ群发布高额返现的虚假信息,并以虚假成功返利截图为诱饵吸引受害人。受害人转账后,骗子会以手续费、保证金、平台限额等各种理由推脱,忽悠受害人不断发红包;另外一种情形是,骗子会提供一个植入了木马病毒的二维码,当受害人扫码后,受害人账户会被骗子控制,自动转账给骗子的账户。莫信“低投入、高回报”的“返利游戏”,不要轻易扫描陌生的二维码或点击陌生的链接。

  制图:张兰

责任编辑: 罗伟新

>>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