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载体用心学 为民办事见实效!五华县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党史,汲取发展力量。连日来,五华县各级各地纷纷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干事创业,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本报记者 赖锋 特约记者 张炳锋 郭思敏
迅速动员部署 掀起学习热潮
3月10日,五华县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提出要周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随后,该县印发实施方案,从深刻认识重要意义、准确把握目标要求、突出学好重点内容、认真落实工作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五大方面,对党史学习教育作了详细阐述和安排。紧接着,各镇各部门的党史学习教育陆续推开。
为扎实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五华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定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了职责制度,切实加强对全县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全县各镇各部门的党史学习教育。
五华县提出,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展现苏区干部风骨;要加强对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榜样人物的宣传报道,讲述五华好故事,传播五华好声音,树立五华好形象,传递五华正能量;要依托采茶戏、木偶剧等非遗文化,精心创排党史题材文艺作品;要用好用活五华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展现五华党史学习教育特色;要结合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加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好“回乡联村”等各项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媒体中心、学习强国等各类媒体平台作用,营造浓厚的党史学习教育氛围。
记者了解到,五华县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召开后,该县各镇各单位都相继召开动员大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教育方案,切实做到学党史悟思想、见行动见成效,迅速形成了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学、市民群众自觉学的良好氛围。
红色遗址变课堂 入脑入心学党史
“欢迎各位来到黄国梁故居,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也是我们五华第一位中共党员……”初春时节,在五华县郭田镇龙潭村,修葺一新的黄国梁故居“盛装”迎客,成为党员干群瞻仰革命先烈、接受党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课堂”。
修缮后的黄国梁故居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郭思敏 摄)
黄国梁故居管理员黄宝运告诉记者,该故居于去年底重新修缮开放后,每天前来参观学习的团体便络绎不绝。去年初,五华县结合乡村振兴计划,深入推进名人故(旧)居保护修缮,筹集资金对黄国梁故居进行了修复,并采用图版、文字、场景、光影、声像等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对黄国梁的革命史迹进行综合布展,让革命先辈永恒的革命精神有了永驻留念之处,也为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补充了更多生动鲜活的“教材”。
这是五华县高度重视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开发利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五华统筹各方力量,累计投入5亿多元用于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开发,着力修缮打造了一批在全县乃至全市都具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目前,修缮竣工开放的项目有11处。
“要用好古大存故居、黄国梁故居、县委县政府旧址等五华红色革命教育资源,展现五华党史学习教育特色。”如今,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五华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依托现有红色遗址积极拓展教育阵地,让“家门口”的红色资源变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
党员干部群众在红色遗址参观学习。(郭思敏 摄)
除充分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外,五华各地各部门还创新形式,开展或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不断丰富载体,让党史学习既有思想又有新意。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3月1日起,五华县委宣传部联合五华县委党史研究室,在微信高频次推出专题节目《历史上的今天》,让更多的党员群众通过“指尖”随时随地学党史。不少干部群众为这一做法点赞,认为工作之余打开微信看一段五华的党史故事,非常方便,也很受用。
五华县委宣传部联合县委党史研究室,高频次推出专题节目《历史上的今天》。(张炳锋 供图)
同时,五华县融媒体中心等各级媒体充分运用全媒体矩阵优势,同频共振、立体联动,开设多个专题专栏,集纳推出红色革命经典故事及各类典型,用有温度的宣传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
此外,五华县还抓紧创排红色题材采茶戏,该戏已基本上完成剧本创作,计划在3月底正式开排,6月中下旬首演,以戏剧的形式歌颂党的丰功伟绩,赞美新时代,传播正能量,唱响主旋律;文联组织相关文艺协会,以诗歌、散文、摄影、书画、征文等形式,创作一批生动再现五华革命、建设、改革历史画卷,真实记录全县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文艺作品或出版物,不断丰富载体和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汲取力量和智慧 为老百姓办实事
3月16日,五华县城污水管网工程项目澄湖堤往转水镇方向段最后1.7公里管网铺设工程开始进场施工,预计3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据了解,该项目全长6.1公里,2019年7月开工建设,至目前完成4.4公里建设任务,剩余1.7公里建设任务因受多方面因素制约而进展缓慢。
五华把县城污水管网工程项目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件实事来抓。(张炳锋 摄)
今年以来,五华把该项目建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的一件实事来抓。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河湖保护和群众利益,施工工程中管网沿河堤涉水侧铺设,深埋于地下,不影响沿途村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生活。项目建成后,将切实改善全县水质和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生态环境。
为群众办实事,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和落脚点。“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学习党史,就是为了汲取力量,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办好。”基于此,从一开始,五华县就坚持高起点研究部署党史学习教育,明确提出要把学习教育成效体现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幸福上。
在具体事项落实上,五华着重提出要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坚持小切口推动大变化。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治安等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解决好,同时高质量推进“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民生工程,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成效。
眼下,正值春耕备耕繁忙之时,但连日来的干旱少雨,给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农民的耕种带来不少困难。为避免耽误农时,该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头雁”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积极主动带领村民参与清理、疏通水圳,保障农田灌溉,助力春耕备耕,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人民群众脸上的满意笑容。
湖中村党支部书记何俊霞介绍说,此次水圳大清理不但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水圳堵塞问题,保障了水圳的农田灌溉和防汛排涝能力,还提升了村民的团结意识,极大地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贯彻群众路线的责任感和党组织的凝聚力。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