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念好“养老经”
■ 麦 芒
年过了,“打工人”开始离家上班、打拼,不少家庭又不得不面临亲人“惜别”的场景,大部分家中老人经过短暂亲情团聚后再次面临“空巢”,社会养老问题再次凸显。
说到养老,入住敬老院是一个选择。然而日前山东济南一男子带着孩子在敬老院门口隔着栅栏门给自己老人磕头拜年一幕,却让广大网友很不爽——说好的“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到老”呢?“平常没时间照顾,难道过年也让父母在养老院吗?”直言“这种孝顺让人感动不起来”。
平心而论,安排老人入住养老院并非十恶不赦。养老院也有养老院的优势。老人在养老院有人照顾,也会有其他老人聊天,万一有个意外,也会有人帮忙叫个救护车。但是养老院收费昂贵、管理混乱、乱象频出等问题,无不刺激大众眼球,戳痛社会神经。养老院如何亲民近民、便民利民,让所有老年人都愿意住、都住得起,真正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才最为关键。而且大多数老人有恋家情结,认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狗窝”,养老院的服务再好,也永远比不上自己家里舒坦。所以怎么养老,我们需尊重老人的意愿,作出令他们满意的选择。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包括“养老经”。老人养老问题没解决好,一个家就会闹得鸡飞狗跳,既影响家庭和睦,也事关社会和谐大局。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人口结构、经济条件等问题,是选择比较普遍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房产养老,还是选择比较时尚的“抱团养老”“同居式”养老等模式,各个家庭须视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寻求适合各个家庭的养老模式。
不可否认,我们身处一个工作生活节奏快的“急时代”里,但对于家中老人的养老问题,我们需有科学理性的“慢精神”。钱财没了可以再挣,亲人没了就永远没了。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与其惺惺作态慨叹还没跟家人呆够假期就结束了,还不如拿出切实举措在事业和尽孝之间找到平衡点。等老人孤独终老、抱憾而逝才捶胸顿足,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徒增笑耳。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为子女,就算因为客观原因在外打拼不能侍奉父母膝下,也要多抽空回家看看,起码要多跟他们视频沟通,让他们觉得子女就“近在咫尺”陪伴左右。为人子女,只要用“心”念好老人“养老经”,老人们就不会觉得孤单。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