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豆干
●刘礼达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说做豆腐是最保险的买卖,做硬了是豆腐干,做稀了是豆腐脑,做薄了是豆腐皮,做没了是豆浆,放臭了是臭豆腐,稳赚不亏。虽是笑话,倒也说明了豆腐的花样做法。豆腐在我们客家地区也极为常见,很受欢迎,比如酿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花等,而我念念不忘的是家乡大埔的煎豆干。
煎豆干算是我们家乡的一道家常菜,它的主要食材或唯一食材就是豆腐,而且一般要挑选新鲜的嫩豆腐来做。同时,煎豆干要用平底锅,先放适量的油到锅里,接着便把豆干整块放进锅里煎。
话说这煎豆干也并不难做,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做这道菜最考验人的耐心了。因为豆干整块下锅以后,要用小火慢慢地煎。火大了,豆干很快就会烧焦。豆干有一定的厚度,所以一面煎好了要翻转到另一面,继续用小火慢慢煎。当豆干的两面表层都出现了诱人的焦黄色的时候,煎豆干就差不多熟了。不得不说,这是一道非常讲究“慢工出细活”的家常菜,赶时间或心情急躁的时候对做好这道菜非常不利。
小时候,我们吃了不少煎豆干。餐桌上隔三差五就会有这道常吃却吃不腻的菜。那时候生活条件普遍不太好,猪肉等肉类并不经常吃,而豆腐因为价格低廉,而且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所以经常吃。村里每天一大早就有人在吆喝卖豆腐,母亲隔三差五便会从那里买回几块豆腐。买来的豆腐,母亲通常是吩咐父亲去做煎豆干。父亲下厨的时间不多,厨艺一般,不过他煎的豆干倒是味道极好。仔细想来可能是因为父亲是慢性子,而做煎豆干恰好需要不急不躁慢慢来。所以父亲每次做的煎豆干都不会让人失望。
多想再吃一次美味的煎豆干啊!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