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会丨2020,梅州用十个要点交出满意答卷
梅州网讯 今日上午,中共梅州市委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梅城召开。市委书记陈敏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全会报告指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1+1+9”工作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生态发展区先行示范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大学习,强化政治引领。
巩固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系统学习,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开展新一轮“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市领导牵头开展17个重大课题调研,全覆盖培训1000多名县处级以上干部、2万多名公务员和24万名党员,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二)战疫情,取得重大胜利。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决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严格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全市总动员、全民大行动,以雷霆万钧之势遏制疫情蔓延,稳控基本面、把握主动权,用20天实现本地新增确诊病例为零,至5月初全市17名患者全部治愈出院,丰顺保持全县零确诊。至目前,全市未再发生新的疫情。
(三)稳经济,实现由负转正。
● 按照“双统筹”“双胜利”的要求,千方百计复工复产,推动全市经济逐季回暖,至第三季度GDP增速实现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
● 我们狠抓“5311”绿色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夯实10个省级工业园,共引进招商项目135个,计划投资646.97亿元。
● 广梅园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稳步推进,平远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
●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数增至242家,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
● 圣戈班、景田矿泉水、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动工,王老吉、采芝林等新项目建成投产。
● 嘉元、超华、博敏、塔牌、BPW车轴等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其中BPW车轴整体税收由上年8800多万元增至1.77亿元。
● 梅县区跻身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茶产业、柚产业、铜箔产业、互联网大会、中甲中冠足球联赛、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推动大宗农产品梅州柚、嘉应茶、客都米、平远橙、兴宁鸽等优势产业发展,启动建设互联网产业园、铜箔产业园,培育发展蜜柚小镇、足球小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四)深改革,大兴崇商重企。
● 深化“放管服”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深入开展“暖企”行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居粤东西北首位,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位列全国292个城市第43位,居进步最快城市榜首。
● 在“客都人家”、圣戈班等项目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梅州速度”,初步实现“梅州服务、天天进步”。梅州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复建设,实现国家级发展平台零的突破。
(五)总攻坚,如期精准脱贫。
● 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探索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三年攻坚每年考核实现提档进位,走在全省前列。全市53180户145032名建档立卡相对贫困人口100%脱贫,349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
●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349个省定贫困村基本建成新农村示范村,全域90%以上村庄建成干净整洁村,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村庄保洁覆盖率达100%,完成碧道建设31.9公里,梅江白宫河、梅县丙雁大堤、兴宁麻岭河、平远石正河、蕉岭石窟河等成为“网红景点”,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六)打基础,赋能环境升级。基础设施和城乡环境日益改善。
● 梅龙高铁全线开工,瑞梅铁路、梅州至武平高铁项目加快推进,华陆、大潮高速建成通车,“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数量全省第一。
● 新基建稳步推进,5G基站建成1353个,实现城区、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
● 污染防治攻坚战效果明显,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居全省第一,黄塘河、周溪河水质净化厂建成使用,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成和覆盖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市10个省考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均达100%。五华循环经济产业园建成使用,80家镇级简易填埋场整治验收销号。广东首个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建设,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48%,稳居全省前茅。
● 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狠抓中心城区提质扩容,江南新城、梅县新城、芹洋半岛所布局的道路管廊、学校医院、公园场馆、产业项目陆续建成,嘉应新区起步区“五年成规模”基本实现,建成区面积从36.7平方公里扩大到53.22平方公里。
● 新峰路、罗乐大桥等“断头路”顺利打通,百岁山、清凉山郊野公园建成开放。
(七)兴文化,厚植客都文韵。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排名大幅提升,平远县、蕉岭县获“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丰顺县上榜广东省文明城市。
● 启动江北老城区“一城两坊”更新工程,加快改造凌风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人文社区。
●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和文艺“双精”工程,建设“三馆一场两中心”基层文化阵地,中国客家博物馆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分批修葺366处革命旧址遗迹,活化利用名人名居和传统村落,修复林风眠、张弼士、邹鲁、田家炳等名人故居。重大文旅项目“客都人家”一期顺利开业,成功举办林风眠纪念大会、卡拉比-丘数学大会,建设艺术小镇、数学小镇,打造了一批文旅新地标。全市足球场地1022块,人均占有率全省第一,获评全国示范城市和重点推进市。打造了一批客家题材精品力作,在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上喜揽15个奖项,全省领先,被业界誉为“梅州现象”。
(八)纾民困,兜牢民生底线。
● 针对城区大班额、入园难等问题,全市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74间,新增优质学位3.78万个,“薄改提升”项目开工率全省第三。嘉应学院紫琳学院、市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建设。
● 市中医医院成功创三甲,全市三甲医院达4家,市级医院一批新建工程顺利推进,县级7家医院新院区落成启用,镇、村卫生院(站)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健康梅州基础更加扎实。
● 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新增就业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实现省级统筹,减免企业社保费13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在全省率先实现食品安全全民保险。全市敬老院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扎实推进,获省星级数量居粤东首位。
(九)创平安,共建城乡和谐。
● 以建设名副其实、声名远扬的“平安之乡”为统揽,抓好维护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和社会矛盾问题专项治理,打击“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活动,集中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扫黑除恶满意率居全省第一。
● 实施社会治理实践创新项目,推进“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加强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总体稳定。群众安全感、政法工作满意度再获全省“双第一”,入选首批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
(十)强党建,涵养政治生态。
● 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以政治建设为统揽,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实施省委“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做到“三个决不允许”。
● 切实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意识形态更加安全。完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村级换届扎实推进。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及时选拔任用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 持续开展正风肃纪反腐,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全年立案1510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436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提升。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