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会丨把握好“十四五”的重点任务
梅州网讯 21日上午,中共梅州市委第七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梅城召开。市委书记陈敏代表市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把握好“十四五”的重点任务。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时期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省委李希书记要求,要把新发展阶段的重点任务理清楚,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扎实的步伐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梅州来说,推动“十四五”时期发展,必须围绕建设现代化,把握好、解决好事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一是立足“功能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要按照省委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的部署,深化建设生态发展区的内涵,更加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立以绿色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体的“5311”生态产业体系,以更好的生态供给融入和服务“双区”,加强与“核”“带”的融合对接,促进与闽赣的经济互动,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奋力开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路。
二是参与“双循环”,培育形成现代经济体系。
围绕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着力打造接受支点辐射、服务支点建设、参与“双循环”的现代经济体系。要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资源高效配置的改革,引导更多的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上山下乡”。要培育发展参与“双循环”的市场体系,壮大市场主体规模,激发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活力,推动要素、商品、服务等循环流动畅通无阻。要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着重发挥“世界客都”“华侨之乡”的优势,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打造立足周边、面向全球的开放窗口。
三是融入“大湾区”,拓展梅州发展新的空间。
围绕“双区”建设“五大效应”,高水平实施“三进一出”工程,持续打造“双区”最美后花园、最佳康养地、最优体验场和后方大农场。要推动现代交通融“区”融“核”,实现高铁、高速公路、航班航线全面对接、互联互通。要拓展穗梅产业共建空间,以10个产业转移园为主阵地,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外溢辐射,参与区域产业分工,着力强链延链补链。要以梅州所长,对接湾区所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大健康产业和文旅体育产业,创造消费新需求,提供消费新供给,为大湾区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四是振兴“老苏区”,建设美丽梅州美好家园。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新部署,全面增强老区苏区的内生动力。要顺应“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按照实施新一轮省内帮扶的要求,深化与“一核”“一带”的项目对接和共赢发展,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要围绕打造“三宜”城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着力抓好中心城区提质扩容,把县城和中心镇作为重要切入点,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带动美丽小城镇、美丽乡村建设。要深化“五星争辉”格局建设,按照不同功能和赛道,以组团发展引领县域发展,带动全域振兴。
五是共创“新生活”,扎实推动走向共同富裕。
要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着力改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平安等重点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援企稳岗政策受益面,帮助重点群体提升就业质量。突出“全覆盖”“可持续”“高质量”,统筹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网和社会保障网,优化公共服务供给,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疫情防控群防群治经验,完善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六是筑牢“大安全”,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
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落细落小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专项行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着力防范化解金融、债务领域风险。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确保生态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和制度。推进社会矛盾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突出违法犯罪和新型网络犯罪行为。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确保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为改革发展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