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0|梅州:小足球踢出“大名堂”,以体育激情点燃城市梦想!
●本报记者 黄科
“加快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超额完成国家城市社区足球场建设试点任务;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中甲、中冠、超华·客家杯“一带一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足球赛事和客商银行·2020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顺利举行……
回首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梅州体育积极克服疫情影响,以创建足球特区为抓手,以建设中国足协足球改革试点和全国城市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为突破口,实现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闯出了体育发展新天地。
加快场地建设
全市现有足球场1022块
“两个边路拉开,多跑动……”冬日里,梅江区九天社区足球场上依然是一片火热的场景,足球运动爱好者们正在绿茵场上奔跑,尽情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总共新建了4个足球场,5人制和7人制各2个,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来踢球,需要提前订场,周末基本都是满场。”九天社区足球场管理员刘能威表示,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球场环境,让球场自2020年10月建成开放以来受到越来越多足球运动爱好者的青睐。
九天社区足球场是我市新建的社区足球场之一。近年来,我市认真按照国家和省相关工作部署,通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建设运营机制、落实优惠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等,有力推动足球场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据统计,2020年,我市新建足球场194块,全市现有足球场1022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2.0个,人均占有率居全省前列,超额完成国家城市社区足球场建设试点任务、省社会足球场地建设任务和全市1000块足球场地建设任务。
抓防疫办赛事
推动体育产业稳步发展
2020年8月8日至12月4日,我市成功举办了2020年客家村镇银行梅州市足球联赛。此次联赛历时近4个月,全市共有13支队伍参赛,其中甲级8支、乙级5支,共有500多名运动员、裁判员和教练员参加,为广大群众奉献了77场精彩足球赛事。这是我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的第一个市级大型体育赛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做好赛事组织保障工作,确保联赛顺利进行。“赛前,联赛组委会专门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并要求各赛区制定属地疫情防控方案,严格按照‘四分防疫原则’,即分级、分段、分人群、分区域进行管控,严格实行进场人员测温,严格要求回梅参赛人员出示粤康码,实行无观众比赛。”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市足球联赛打响了我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举办体育赛事的“头炮”。随后,我市陆续举办了中甲、中冠、超华·客家杯“一带一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国家级或省级大型足球赛事。同时,丰顺县全国自行车联赛总决赛、客商银行·2020世界客都长寿梅州马拉松赛等大型品牌体育赛事活动也如期举办。这些赛事的成功举办,营造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有力推动梅州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专业体育赛事承办地。
同时,去年我市竞技体育实现新突破。为备战2022年广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进一步提高我市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我市派出包括111名领队、教练和534名运动员的代表队参加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参加了足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跆拳道、空手道、蹦床、武术(套路、散打)、拳击、高尔夫球、游泳、曲棍球、篮球等15个大项的比赛,共夺得16金20银22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20年,“加快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被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建设梅州足球特区被列入省政府印发的《广东省体育强省实施纲要》。站在新起点上,我市将以创建足球特区为抓手,围绕建设“一地三田”目标,深入实施《梅州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2020-2050年)》《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大力培育以足球为重点的场馆运营、赛事培训、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制造、智慧体育等“体育+”产业,推进体育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
梅州体育成绩单:
硬件不断完善
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足球场1022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2.0个,人均占有率居全省前列。
赛事越办越精
中甲、中冠、客家杯“一带一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客商银行2020梅马等以足球为重点的大型体育赛事轮番上演,充分吸引各方目光,有力提升梅州城市品牌影响力。
参赛成绩“亮眼”
在2020年广东省青少年锦标赛上,我市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共获16金20银22铜。
完善青训体系
完善提升具有我市特色的青训中心、校园足球、市县体校、职业足球、社会俱乐部“五位一体”青训体系,切实筑牢球乡梅州振兴足球的根基。
产业稳步发展
2020年,梅州市体育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税收达0.58 亿元。近两年体育产业总产值平均增加达 5.6%。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