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情结
●吴松山
热爱一件事,会让我们为之不断进取和努力向上。
儿时爱好很多:画画、游泳、下象棋……最喜欢的还是打乒乓球。乒乓球是国球,既可锻炼身体,放松身心,又可保护视力。
家里经济拮据,祖母和母亲不舍得给我买球拍。我就土法上马,在木板上画上球拍图案,用锯子锯掉多余部分,剩余的部分就是球拍。然后找来两条木凳,把床板架在木凳上——简易的乒 乓球台便呈现眼前。找来几个喜欢打乒乓球的伙伴,两人对阵,一人做裁判,乒乓球便在我们之间,你推我挡,乒乒乓乓,输了出局,赢了继续,好不热闹。
赢球靠球技和耐力。占有地利的我,练球的机会比别人多,加之耐力也不错,因此,赢球的机会总是比别人多。
读小学时,第一次上体育课,看到带胶皮的乒乓球拍,感到好奇。看到老师,手握球拍,不停变换姿势,一会儿发下旋转球,一会儿发左旋转球……乒乓球瞬间变得飘忽不定。我对带胶皮的乒乓球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要是自己能拥有一副这样的球拍,那该多好!
带着渴望买球拍的想法,找祖母商量,被她一口拒绝。为了转变祖母的态度,我积极表现。除了完成好分内之事,分外之事也争着做。但祖母却视而不见。自以为时机成熟,我向祖母再提买球拍一事,还是遭到她的拒绝。
这招不成,我决定改变策略。有一天,跟祖母赴圩,我又提买球拍一事,再次遭到拒绝。到了圩镇上,我看到路旁有一棵树,就爬了上去。任凭祖母怎么喊,我就是不下来。我以买球拍为条件,如果祖母答应买,我就下来。刚好有一位戴红袖章的中年妇女过来,也加入祖母的行列,大声喊叫,要我下来,我就是不下。看我那坚决的态度,祖母无奈,只好答应。
到了文具店,婆孙俩又产生分歧——到底买一副,还是买一只。祖母坚持买一只,理由是,打球时,对方会带只球拍过来。我据理力争,如果买一只,我就找不到人打球了。最后,祖母迁就我,还是给我买了一副。
我买了一副带胶皮的乒乓球拍的消息,不胫而走。志趣相投的伙伴隔三岔五往我家里跑。小时性格内向的我,以球会友,结交了不少朋友。看到屋内上下飞舞的乒乓球,看到我开心快乐,躲在一旁的祖母偷偷地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乒乓球从老家打到省城,从儿时打到现在,球友换了一茬又一茬,球拍换了一只又一只。在众多的球友中,有一位姓杨的球友对我的鼓励,至今难忘。
有一次打球,碰到一位球技在我之上的球友,他姓张。一交手,我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他有些个性,完全不顾我的感受。每扣一个球,他都得意忘形。自尊心强的我,自然受不了这种刺激,挫折感油然而生。当时的情景及我的感受,被另一位姓杨的球友看得一清二楚。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我再没摸过乒乓球。甚至一度萌生了“移情别恋”的想法。
有一天,突然接到姓杨球友的电话,邀我一起打球。我半推半就,半天没有答应。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开导我说:“好不容易碰到一个高手,碰到点挫折就气馁了,真不像话!跟高手过招,对提升球技有帮助。”
听了他的话,我又抖擞精神,重拾起儿时的那份热爱,与他过招,一起切磋球艺技。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我的下旋转球和削球技术游刃有余。此刻,我才真正享受到打乒乓球的乐趣。
一年后,再碰到那位姓张的球友。在我的下旋转球和削球的压制下,他的扣球技术无法施展,球不是触网,就是飞出台面。一场下来,他再没有了往日的心高气傲。
虽然我没有成为乒乓球专业选手,也没获过奖,只是一项业余爱好。不过坚守这份热爱,让我收获到不少纯真的友情,教会我如何正视人生的得与失。最为难得的是,接近六旬的我,还不用戴眼镜。
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快乐。靠着热爱,让自己静下心来,找到方向,这就是幸福。人人心中都有一份热爱,永不放弃心中所爱,这就是人生。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