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写作与亲切经验
□李金龙
陈冠强的小说《有竹人家》从题目看,颇有田园牧歌的意蕴,但实则写的是稍显沉重的个人史、精神史。小说以“真实性”为创作原则,书写主人公怀梅的生命历程与个体际遇,展现了真实世界的坎坷多舛与心灵世界的丰富幽微。小说中浑然圆融的风情民俗的书写、现实与象征交汇的思维方式、民谚、俗语及客家语式的巧妙嵌合所形成的诗性等特点无不令人眼前一亮,但尤为令人称道的是作者对于真实性的汲汲追求。以资深记者之老辣文笔驾驭非虚构写实文体,堪称相得益彰
小说之所以如此执着于真实性的追求,原因有三:一是出于记者的职业本能: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新闻行业躬耕数十年的优秀记者自然而然地会将这份执念融入血液、刻入心底,成为自然而然的本能追求;二是非虚构文学的本质使然。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文学性”与“真实性”之间的争执暂时告一段落,以真实性为最高原则的非虚构文学正式获得了正统文学的接纳,成为文学殿堂的一员。三是因为亲切经验的特性使然。作者在楔子中坦承小说写的就是自己外婆的故事,而外婆的劳碌、慈祥与苦难自幼就耳濡目染,不仅填充了作者从出生到成长的记忆,而且外婆的善良、坚韧等美好品性也影响着作者的成长。华裔地理学家段义孚认为,亲切经验,指的是与一个人出生、成长、交往有关的全部生存环境、人际关系等各种因素的整合,它铭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每当回想起来就会获得强烈的触动和满足感。这种经验是个别的、具体的、边缘的乃至被忽略的,但又是鲜活的、牢固的,是稳定人心底的“压舱石”。在这个意义上,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如此重视“真实性”,甚至在行文中时不时会以旁白的方式反复提醒读者,某部分是真实的。
小说以类似口述史的材料为依托,据实直书,注重精神实录,辅以朴拙的文学叙事,将关于主人公怀梅的个人史、家族史娓娓道来,借主人公怀梅之口、之眼反照出梅城当地的发展史、生活史等,展现了历史运作的内在机理和朴实的历史观。怀梅的命运十分坎坷:自幼被卖作童养媳,苦捱到结婚后却因不识字遭到丈夫鄙视,长女早夭,家婆病故后丈夫又弃家私奔……接踵而至的各种打击没有击垮怀梅,甚至听不到她一声抱怨,怀梅以客家女性特有的坚韧咬牙支撑着风雨飘摇的小家庭并终于将子女养育成人……虽然小说视角始终聚焦在绵密细致的小历史,但作者并未将时代变迁的大历史与此相隔绝,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抗日战争、革命运动、土改斗争等时代波澜对于梅城人民以及怀梅的影响。个体和族群的命运、遭遇在历史的长河中宛如沧海一粟,但正是这千千万万的个体和族群组成了波澜壮阔的大历史,小说以管中窥豹式的角度展现了梅城人独特的生活境况和文化品性,而深层的是梅城人的生活史和精神史。
总而言之,小说书写的是社会动荡、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展现的却是小人物的大命运,因其与梅城的历史、与千千万万的客家女性深深联系在一起。
(作者系嘉应学院文学院文学博士)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