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的梅州实践特别报道——战疫梅花别样红!
●本报记者 王玉婷
仲冬时节寒意浓,赏景温酒正当时;山城小镇圩日闹,千人赶集旧景现;工厂车间机器鸣,热火朝天生产忙……如今之梅州,即便已是北风凛冽,却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与活力,别有一番暖意融融,一派岁月静好。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岁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瞬间打响,一场与病毒殊死的搏斗迅即展开。梅州儿女上下一心,迅速投入一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从1月22日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到当前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并实现疫情防控常态化,梅州人民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今天,梅州召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表彰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值此之际,让我们回眸战疫期间经历,回顾抗击疫情成果,凝聚磅礴前进力量。
战略引领 疫线担当
1月23日,广东省启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随即,梅州成立以市委书记陈敏为总指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为常务副总指挥的梅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指挥部,对防控工作作出严密部署,并构建起全市系统防控体系。1月26日,省卫健委确认梅州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梅州战疫全面打响!
步步紧跟总书记、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疫情防控的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联防联控、群防群治,举全市之力打出了一套疫情防控“组合拳”。
1月23日,疫情发生之初,梅州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议,要求全市上下树立一盘棋思想,制定完善应急预案,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共同扎紧防线。
2月10日,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梅州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坚持疫情防控与稳增长两手抓,逐次有序、分类施策、精准研判组织企业复工复产。
2月25日,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整为二级响应,梅州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要求全市工作重心从集中精力抓防控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转变、防控由面上向以点为主转变、防控策略由“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向“重点外防输入”转变。
6月17日,梅州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自疫情发生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担责履责、靠前指挥,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各项管控措施落地生效;各地各部门全力以赴、协同作战,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梅州社会各界迅速形成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工作格局。
在城区,梅州利用创文中探索建设的网格管理体系,近万名网格员变身疫情防控“多面手”,组成防疫小分队,全面实行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将防控措施落实到户、到人;在农村,梅州结合行政村数量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密集等实际情况,作出了镇(街道)村(社区)联防联控、积极发动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部署,建立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疫情防控体系。
一张张科学防控的网络迅速张开,覆盖到梅州城乡的每个角落;一道道抗击疫情的防线迅速构筑,见证着梅州与时间赛跑的速度,记录着梅州对生命尊重、对人民负责的情怀。
勠力同心 共克时艰
梅州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早”“四集中”的要求,迅速组织调配最强医疗卫生(防控救治)力量,共同投入疫情防控。坚持中西医结合,科学救治、精准流调,不遗漏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
坚决筑牢多重防线,全力防控疫情。卫健、疾控、公安等部门组建专班,开展拉网式排查工作,对确诊和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阻断病毒传播。筑牢“两站一场”联合检疫点、发热门诊全筛查、社区“三人小组”大排查等防线,全面落实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扩散风险。
集中优势医疗资源,全力救治患者。梅州指定两间市级定点救治医院,建设1间后备医院;落实首诊负责制,对疑似病例做到“三个当天(当天收治、当天核酸检测和CT检查、当天明确诊断)”,尽量把病例控制在轻症;组建涵盖9个专业22名专家的临床专家组,执行三线值守制度,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和对症治疗。
科学调配医疗力量,全力支援湖北。为响应国家和省的工作部署,梅州紧急集结医护人员参与组建广东省第二批医疗队。1月28日,由梅州21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梅州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踏上援鄂征程。其后,梅州迅速集结人员、筹备物资,在最短时间内再组建了2批共30人的医疗队驰援湖北抗击疫情。
勠力同心克时艰,风雨过后见彩虹。
全市人民合力攻坚,只为一个共同目的——尽最大努力呵护生命健康。5月1日,梅州最后1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治愈出院。截至12月17日,梅州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7例,全部治愈出院,实现动态“清零”。
我市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医务人员送上鲜花表示祝贺。(吴腾江 摄)
如今,全市疫情防控向好形势巩固拓展。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73亿元,增速居全省第七;1月至8月完成工业投资74.07亿元,比增16.9%,增速居全省第八;全市A级以上景区复工率达100%;全市349个省定相对贫困村100%达到退出标准。
梅州力量 花香千里
疫情袭来,全球同此凉热;战胜疫情,人心同此冷暖。
这当中,有白衣战士们的守护担当——“只要国家需要,我一定义无反顾!”
面对可怕且来之突然的疫魔,他们岂能“无牵无挂”?梁姬与11岁的女儿忍不住相拥而泣;钟敏接过家人手中的苹果和“利市”,允诺平安归来;曾志芬“哄骗”年仅5岁的女儿,说自己要去“上班”……
在人民需要、医者职责面前,他们无畏逆行、奋勇向前!在新冠肺炎这场重大疫情中,武汉和湖北一度告急,形势严峻令人揪心。我市三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共51名医护人员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把梅州苏区的爱心和力量带到湖北疫区。
“第一个夜班,我接管的就是重症监护病房,里面有7名患者,基本都上着呼吸机或高流量制氧机。缺氧的患者痛苦万分,整个病房看不到一丝‘生机’。”
“我一手握着老奶奶的手,一手抚摸着老奶奶的额头,轻声安慰。她似乎感受到了我们一直守护在她的身边。即使再艰难、再危险,我们也从未放弃她。”
除了治病救人、端水喂饭、倒屎倒尿,还要拖地、消毒、倒垃圾……在湖北奋战的近两个月时间里,梅州51名医护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用一颗仁心、一双妙手,把一个个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哪怕脸颊被口罩勒到破皮,双手被汗水浸到泛白,皮肤被防护服捂到发炎,也不忘医者本色,时刻践行那份庄严的临行承诺。
白衣战士出征时的誓词犹在耳畔,如今使命已毕,一个不少地回到了岗位。但不变的是,他们依旧心系患者、埋头苦干,仿佛未曾离开,继续默默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当中,有全球乡亲们的守望相助——“每怀故乡土,欲与共艰荣。”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梅州社团总会主席梁亮胜的一席话,道出的正是疫情面前,梅州儿女与家乡同呼吸、共命运的骨肉亲情。
“我要捐赠5万个口罩”“我没有渠道购买防护物资,只能尽力而为捐20万元”“辛苦啦,粥还是热的,大家先喝几口暖暖身子”……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在防护物资筹备最紧急之际,海内外嘉应儿女情牵桑梓,第一时间筹集物资排除艰难万险,千里驰援家乡;梅州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担当和奉献精神;广大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聚沙成塔支援“战疫”。
疫情最危急时刻,大到企业,小到普通市民,都在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截至4月28日,市红十字会收到关于抗疫捐款约826万元;市级慈善会和县级慈善会收到捐款捐物1565笔,逾4178万元。而今,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怀仍在继续,大家通过捐赠口罩等物资、开展防疫知识宣传等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
在梅州大地,每个人都是抗疫的一分子,参与其中、扛起责任,保护自己、服务他人。当前,梅州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但防控工作仍丝毫不能松懈,还将继续齐心协力,思想不放松、行动不松劲,守住一座城、平安一方人。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