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顺县:多措并举促产业 创新融合富乡村
生态茶场让秃岭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华丽转身为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丰顺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注重产业和项目带动,构建多元特色产业体系,促进百姓就业增收,使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企业和地方发展进一步得到巩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撰文:胡金辉 张佳胜
郑 坤 叶思琪
摄影:胡金辉 张佳胜
融合产业 撬动一方经济
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农村要振兴、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受益,如何实现?近年来,丰顺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全面提高产业效益,把推动乡村振兴涉及的“硬任务”逐一抓好落实,做强做大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抓好田园综合体建设,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和综合功能。
汤西镇大罗村外出乡贤黄振宇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大力帮扶下,建成标准化示范蜂场1个、完成投放蜜蜂400箱,产蜜20吨,产值达100余万元,辐射带动林下养蜂户70户,利益联结贫困户100余户。他表示支持蜂农发展赏花、品蜜、蜂疗,体验蜂文化农家乐,打造蜂业特色民宿,开展“互联网+”蜂蜜认领,拓展新业态和新空间,推动蜂产业和旅游业、休闲农业跨界融合,形成全方位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矩阵。
据了解,该县各相关镇根据自身定位,制定打造特色小镇规划,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相继推出“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特色产品”等旅游新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力,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匠心酿酒 传承古法工艺
在丰顺县工业园,走进丰顺广盛酒厂的生产车间,一派忙碌景象,该酒厂负责人罗俊旋挥舞着不锈钢锨将原料进行摊凉下曲,然后开始装缸进行糖化、发酵。在腾起的阵阵白泡中,不时散发出浓郁的酒香。
罗俊旋出生在有中国古村落之称的汤南镇种玊上围。据介绍,其酒厂原浆白酒选用优质黑米为原料,利用梅州长寿之乡的独特自然环境,以传统工艺固态小坛发酵方式精心酿造而成。
从浸米、蒸饭、摊凉、下曲,到装缸糖化、发酵、蒸馏、存放,罗俊旋细致地执行每一个步骤,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数年如一日的坚守,以及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要求,终于换来酿酒技艺的提升和精进。平时罗俊旋还到各地酒厂进行技艺切磋,彼此交流经验,用科学的理论知识,通过生产实践的研究,加上先进检测设备的支撑,使得传统酿酒工艺在传承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老手艺要在新市场上保有强大的生命力,除了要有老味道,还要有新突破。”出身县城酿酒世家的罗俊旋,从小就跟随父亲罗耀城学习传统酿酒工艺,在掌握了核心技术后,2018年他在实践中大胆摸索,办起了广盛酒厂,在罗俊旋的不懈努力下,昔日传统小作坊发展为今日规模生产的酒厂。罗俊旋说,传统工艺酿造要秉承一种情怀、一种信誉、一份理念,要把黑米原浆白酒推向全国各地。
“传统酿酒工艺传承的不仅是技术,还有传统与文化,所以,酿酒其实是传承沿袭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罗俊旋看来,整个酿酒过程是一种修行,必须虔诚、用心把控好每一个环节,才能酿出优级的品质,才能酿出入口醇厚的原浆白酒。罗耀城父子表示酿酒的主要目的是延长产业链,肩负更多的社会担当,从带动本地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入手,利用酒糟养牲畜等,多次再利用,以有机肥发展农业,为当地经济振兴发展注入原生动力。
创新思路 挖掘石雕文化
近年来,丰顺县相关部门创新理念和发展思路,不断繁荣文艺产业,石雕文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县进一步挖掘石雕文化底蕴,孕育了一支颇为壮观且驰誉石界的雕艺队伍。既有闻名遐迩的雕刻大师,也有初露锋芒的新秀。
徐代铭就是其中声名鹊起的石雕师。丰顺石雕创建者徐代铭1991年初中毕业后,长期从事牙雕、玉雕、工艺品设计等广东传统雕刻工作。他借鉴广东传统雕刻技法,研究雕刻广东梅州丰顺叶蜡石,改变了丰顺县有石无雕的历史,实现梅州本土民间叶蜡石雕刻艺术零的突破,让丰顺石雕成为广东省民间工艺的新种类。本人也先后荣获梅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梅州市优秀民间文艺家、广东省基层文化能人等荣誉称号。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各类工艺博览会上获奖。其中代表作《中国梦圆》荣获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银奖;《中华腾飞》荣获第七届广东民间工艺(青年专场)精品展金奖;《家园梅香》荣获第二届“客都文化杯”文化创意作品大赛金奖。
在石雕技艺传承和创新上探索新路子的同时,徐代铭积极丰富弘扬石雕文化,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个性化教学等形式,让更多的学徒系统性地学习石雕雕刻技艺,努力为丰顺石雕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万亩荒山
发展绿色产业
丰顺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机遇,积极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努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沿着盘山公路逶迤而上,烟雾缭绕的大山深处,丰顺县龙岗镇江坑村连片的茶林若隐若现,行走其中犹如置身于一片绿色的海洋。微风拂面而来,空气中夹杂着缕缕茶香,沁人心脾。
“以前这里山高坡陡、杂草丛生,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种植生态绿色茶等,昔日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丰顺县龙丰农业综合公司总经理朱勇腾介绍,生态茶园占地1300亩,每个区域都安装有沼液滴灌系统。此外,聘请省市茶叶专家对农户进行有关茶叶种植和加工技术培训。“生态茶场年产优质茶青1.8万斤,年产值可达900多万元。”朱勇腾信心满满地说,凭着独特的品质,高山生态茶成为当地引以为豪的茶叶品牌。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开辟销售市场,在县城设立直销点、代销点、开展电子商务等,推动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增加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累计培训农户285人次,带动农户357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3户共16人,直接为周边镇、村提供300余个就业岗位。目前,该公司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前景广阔。
丰顺有好茶,11万亩茶山迎客来。作为梅州九大名茶产区之一,茶叶产业也是丰顺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笔者从丰顺县农业农村局获悉,2019年丰顺县茶园面积达10.8万亩,连片茶叶种植面积8.3万亩,干毛茶年产量6375吨,年销量达到产量的八成以上,年产值13.7678亿元,带动农户约12000户。“丰顺县抢抓机遇,全力推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做强做优做特茶叶产业,全面打响丰顺高山茶品牌,全力助推梅州嘉应茶产业发展。”丰顺县委书记曾永祥表示,丰顺以茶为媒做好富民产业,推动高山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茶农增收、茶企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