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命运抗争到底
●许锋
很久没有读“自传体”文本,尤其极少读“普通人”的自传。在我的记忆中,类似残疾人与命运抗争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保尔”张海迪。张海迪的确是曾经激励一代青年的榜样和模范。
柯兆龙比张海迪幸运,他原本是一个正常人,只是,56岁的时候,因为胃出血而一头从停靠在酒店门口的旅游大巴上栽下来,自此,生活进入“逆水寒”。此后,死神三次降临,他却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喊:“站起来!”
一般人,自然早就“放弃治疗”了——由于颈椎严重受伤导致全身瘫痪;因为胃癌不得不全胃切除。只是,柯兆龙不但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还创造了精神的奇迹,他的这本书,对于曾经或仍处于逆境、困境、百病缠身的人,是一剂“良药”。
书写生命的文字,纵然朴素,亦张扬着暗夜里熠熠生辉的烛光。我看到死神的沾沾自喜——“只要一闭上眼睛,我就顿感全身极其放松,无比舒适”。那是死亡的魔影在柯兆龙大脑之中释放的“法力”。此时,他是无能为力的,被死神牵着走,身不由己。我看到亲情的奋力呐喊,女儿不断在呼唤,女儿的呼唤让柯兆龙在生与死之间徘徊、迟疑,最终,在医生的抢救下,他赢得了生机。我也看到了过度的“自负”,一个胃出血、进过ICU(重症监护室)的人,几周之后,从加拿大来到中国,然后持续不断地应酬、奔波、工作,最后导致在深夜里声嘶力竭地呼喊“救命”,那一刻,我有了“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感叹。我也看到了人际冷暖、世态炎凉,听到“救命”声,有的人停下脚步、又抬脚走了;有的人半信半疑,以为是电视剧发出的声音;酒店服务生机智,很快,叫来了救援人员……
“人之将死”,他的目光最是真切和深刻。柯兆龙死过几回,便“见证”了死亡之前的几回自我。那是一个不甘于离开这个世界的自我,是一个不甘于舍弃妻女的自我,是一个留恋“荣华富贵”的自我,滚滚红尘,有他一份。为了这一份,他豁出命也要活下来。
人最难的其实不是死去,是活下来。尤其,从全身截瘫到重新站起来。而柯兆龙从“倒下”到站起来,没有耗费好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而是仅仅用了两周多,“虽然我的站立只有仅仅10秒钟”,但是,“我很开心,很得意,很自豪,也很激动”。那种感觉,常人无法想象。我就想,柯兆龙这个家伙,到底是不是血肉之躯。他的一次次大难不死,是老天赐福,还是他体内真有常人所不具有的某种“能量”?
“我还是壮士,疆场无限”!这才是他在生与死之间“轮回”的底气、誓言,支撑他精神和肉体的“盘铭”。
柯兆龙1959年出生于上海,属于职场或商场的“达人”。喜欢写作,出版过长篇小说《局里局外》《情归何处》《生死对决》等。他的小说我没有读过,我是第一次知道“柯兆龙”这个名字,但通过《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真实的人。既是真实,便难脱俗,柯兆龙面对愈演愈烈的病痛,也曾想到“安乐死”。最终的放弃,是因为“我还有能力和精力,来帮助世界上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怀有博爱之心的人,便用生命的“余力”,写出了这样一本书,他感觉到,他“还是世界上最幸福和最幸运的人”。
我想,读到这本书的人,都是幸运的,如果你健康,你会看到活着与奔跑的美丽;如果你与柯兆龙有相同的境遇,他告诉你,如何重新站起,以平视的目光注视人群;如果你悲观与绝望,你看一看,与命运的抗争,最后“鹿死谁手。”
《扼住命运的咽喉》(加)柯兆龙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0年8月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