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粮仓”西河镇3000多亩香稻开镰了!
西河镇香稻进入收割阶段,田间地头美如画卷,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农耕魅力。(首席记者连志城 摄)
●本报记者 刘润涛
特约记者 刘招迎 罗文燕
通 讯 员 曾海祥
房前屋后,一片片成熟的稻谷“沐浴”在阳光中,散发出浓郁的稻香;田间地头,金灿灿的谷穗粒粒饱满,收割机在稻浪中轰隆作业,村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近期,大埔县香米主产地西河镇的3000多亩香稻迎来丰收、开镰收割。
米质优良“不愁卖”
记者日前来到西河镇和平村采访时,恰巧遇上来自大埔县城的20多名孩子在田间地头体验农耕乐趣,感受盘中餐的“粒粒皆辛苦”。今年54岁的村民张葵德兴致勃勃地为孩子们演示了割禾、打谷、晒谷流程。张葵德告诉记者,他夫妻俩种植了14亩香稻,一季下来,除了保证自家口粮外,还有上万斤的稻谷可出售,能带来直接收益约1.4万元。
“葵德哥,今年的米质量可以啊,跟往年一样,我全收了。”一旁田埂上,西河庆农家米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文庆仔细观察香稻质量后对张葵德说。据介绍,张文庆每年都与当地村民合作,不仅免费提供种苗、有机肥,还保价收购400多亩、近160吨的香米。
为什么张文庆敢冒风险进行大量收购?他用“不愁卖”三个字来回答记者。原来,西河香米米质优良、光滑油润、营养丰富、香味独特,煮出来的米饭柔软浓香,市场反响非常好。“以合作社为例,香米都是当季收当季卖完,今年市场上的西河香米每斤能卖到8元,通过线上销售平台销往珠三角地区甚至可以达到10多元,而且线上销售占总销售的60%。可以说,西河香米不仅卖得好,而且价格高。”张文庆说,为了进一步把控品质、做出品牌,他们合作社还专门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品牌。
严控品质造“名米”
西河镇是传统农业大镇,全镇富硒耕地面积达1.95万亩,境内盛产香米和各类瓜果蔬菜,是大埔县粮食主产区,素有“大埔粮仓”的美誉。
西河镇2009年开始引进试种香稻。经过10多年试验、示范、推广,如今,全镇有从事优质稻收购、加工、销售等业务的粮食加工厂4家,其中西农粮食加工厂的生产线通过“QS”认证。为进一步扩大销售市场,该镇通过资源整合,将3家粮食加工厂收购的优质稻委托西农粮食加工厂代加工。
为保证香稻安全指标、质量指标全部合格,西河镇与省市场监管局驻西河镇漳北村工作队合作,制定了广东天然富硒稻谷标准。产品需经过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多次全项目检测。
从传统小农经济到实现种植、加工、检测、销售一条龙,西河镇香米生产如今已形成规模化,全镇种植香稻面积保持在3000亩以上,年产香米800多吨,产值高达2000多万元。经过十年努力,从“好米”到“名米”再到“好价”,“西河香米”的品牌越来越响。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