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秋,似乎是自带一股书香清气的,一山一水,绿树环抱。一桌一椅,满屋书卷,一盏青灯,一位端坐的身影。
董卿曾说:我一直保持着每天睡觉之前,阅读一个小时的习惯。她始终相信,那些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总会在未来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们表现得更出色。因为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也能给人快乐。相较于电子产品和高科技带给人短暂的刺激,阅读赋予我们的舒适感,是更温柔,且持续的。
可是,许多人会觉得我每天已经这么忙了,哪有这么多时间阅读?刷刷短视频、看看文段节选、听听别人读书的感悟,不也等于我自己读了书吗?
于是乎,现在各种各样的快速阅读方法层出不穷,“2个小时读完一本书”“3天带你阅遍历史”“1个月你也能成为国学大家”……诸如此类的噱头充斥着人们的眼球。
不禁想问,什么时候阅读也成为一种“比速度”之事?
有人说得好: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读书的力量常常不是通过肉体感官体现,而是源源不断地潜移默化。我认为,书和食物是相似的。虽然食物部分会变成糟粕,但它的精华部分会变成营养被你的身体所吸收。书籍,也是如此。所有的好书,都将给我们的骨骼补钙,给心脏输血,靠近本真生活。
书中有人,人在书里,书人合一。这“人”,是作者,更是阅读者。读《巴黎圣母院》,在道德与罪恶的较量中,一位丑陋而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让我们知道了善和美。读《史记》,在历史长河中闪现的各色人生,我们不免思考生老病死,宇宙洪荒。读《飞鸟集》,读出了博爱和仁慈。读诗人笔下的月光,这穿越千年的月,在今夜的静寂里,叩响你的心灵,让你与古人之感有了相通之处。
“读书有什么用”这恐怕是每个人曾经想过的问题。
我想说:可能没用,但是此“没用”非彼“没用”。如果拿起一本书的时候就只想着“读它有什么用?”无疑是可悲的,是急功近利的。庄子曾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读书的“用”,不在眼前,不在当下。它像雨露滋润万物之后,自然所呈现的那种清新、水灵,是看不见和摸不着的。它是一种无形之用,潜移默化地融进你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
为用而读书,不是真正的读书;为用而读书之人,不是真正的读书之人。以此为界,古今中外能称作读书者能有几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充满着功利、世俗的洪流中,很少人能带着如此纯粹的目的进行阅读。从功利之门始入,并非罪过,更重要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求精神的伴侣,也是重在“寻”、在“求”,而不仅仅是捡取碎银几两,功名几项。如此,方真正懂得书之奥秘,书之玄妙。
没有书籍滋养的心灵是一片荒芜之地,土地龟裂,草秽丛生。心灵的荒芜将丑恶蔓延,杂草吸走大地的养分,只留下残破的萧疏。
而书是一方草地,是一片树林,是一条小溪,疲劳的心灵可以在里面栖息,浣洗;看小草蓬勃,听小鸟啁啾,感受水花激溅灵动。
不如,在清幽的夜里,撇开喧嚣,拨开冗务,捧一本书,于小楼一角仔细地品味与世无争。
读书,读千万孤独,悟万千宁静。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