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迷老物件 自办博物馆!叶世海收藏2000余件民俗物品记录城乡变迁
粤海民俗博物馆展出的部分农耕用具。(林德培 摄)
都说睹物思人,其实睹物也能忆史。生活老物件在一些人看来是“破烂儿”,却是梅县区白渡镇悦来村村民叶世海眼中的“宝贝”,它们可以见证历史、勾起回忆。他长期收藏这些“宝贝”,并办起了粤海民俗博物馆。
馆内展出藏品逾500件
粤海民俗博物馆位于白渡镇芷湾路一栋并不起眼的民房二楼。金秋时节,记者来到这里参观,一股沧桑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老钱币、马灯、粮票、秤砣、纺织车、老眠床、钟表、租地契、风车、砻、碓、石磨、米筛、簸箕……一个个烙下时代印记的老物件在馆内有序摆放,让人目不暇接。
粤海民俗博物馆展厅面积有600多平方米,展出藏品500多件,分为“前言”“农耕生活”“客家民俗”“生活用具”“竹藤制品”等板块展区,品种各异,样式繁多。记者看到,馆内虽然算不上门庭若市,但每一件物件都能吸引观展者长时间驻足。“真是让人大开眼界!里面的农耕用具和粮票,都是我父母那个年代用过的东西!很多东西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参观者洪春梅女士激动地说。
源于爱好收集老物件
谈起兴办民俗博物馆的缘由,叶世海娓娓道来。原来,他是白渡镇悦来村人,18岁起就在镇上的农械厂上班,成为了一名技师。1984年,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引领下,他“下海”开办了一家机械厂,主要经营农业机械、水泥厂机械的生产和维护。可以说,他一直与“农”有缘,其内心对于传统物件也是情有独钟。
下海经商有了一定积蓄后,从2005年起,叶世海开始有意收藏一些老物件。近15年来,他总共收集了2000多件老物件,后来家里实在没地方放置,于是在白渡镇芷湾路租了一栋民房作为展厅,展出自己收藏到的其中一部分老物件。
自办博物馆免费开放
随着藏品的增加,叶世海从起初的兴趣爱好渐渐转变为保护责任。2017年2月,粤海民俗博物馆在梅县区民政局注册登记,同时在省文物局备案。叶世海还系统学习了博物馆法律法规、藏品管理、展览策划和教育宣传活动组织等文博知识。如今,民俗博物馆除了每星期一闭馆,其他时间都免费开放,有时还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相关的文物保护宣传工作。
叶世海总会孜孜不倦地向游客介绍这些老物件的历史和用途。不过,现在每天前来观展的人群以怀旧的中老年人居多,学生群体较少。“我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青少年前来接受乡土文化教育和文物保护教育,通过老物件了解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了解老一辈的艰苦经历,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我办馆的初衷。”叶世海说。(林德培)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