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召开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
本报讯 (记者罗诚浩 通讯员梅研)15日,我市召开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近年来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爱军参加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王庆利,市委常委、副市长孙春明参加会议。
张爱军对各级各部门有序推进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所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他强调,梅州是世界客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客家文化是城市的根脉,设立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传承弘扬客家文化、增强民众客家文化认同感、建设客家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以前瞻性、战略性思维,系统推进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不断扩大客家文化传承传播的影响力。
张爱军强调,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创建标准和行动目标,明确机构职责,全面查缺补漏,开展一次“回头看”活动,切实把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做实做细,确保顺利完成国家和省的验收。
张爱军强调,要解放思想,着眼长远,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客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一要加快解决机构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让文化生态保护专业人才、非遗传承人更好地参与客家文化的传承保护工作。二要谋划建设综合性非遗展示场所,让我市丰富的非遗项目、传统技艺、手工艺品更好地得到集中展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三要组织有影响力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利用全媒体平台更好地宣传梅州的非遗项目。四要设立创作基地和大师工作室,更好地推动传统工艺项目资源的开发和能工巧匠的培养工作。五要进一步梳理优化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支持政策,为传承人在授徒传艺、交流展演、进修研习等方面提供便利。六要探索市场化道路,在客都人家等大型文旅项目中展示梅州非遗项目。
张爱军强调,近期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做好非遗项目存续状况评测和保护绩效评估;二要组织一次代表性项目集中展览展示;三要组织一次非遗项目保护成功案例的评选;四要创新非遗项目的新媒体传播,打造网红爆款。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