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的捕捉与圆说——评析江冰散文《记忆中的乡愁拼图》
张华 摄
●陈振昌
有一个以“乡愁”为题目的全国征文大赛活动,来稿4700多篇。评判奖项时,由初评候选出2000来篇。无记名投票的评委几乎都青睐《记忆中的乡愁拼图》。自然,这一等奖非她莫属了。赛事由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江苏省作家协会、言恭达文化星金会主办。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扬子晚报》主编周桐淦亲临现场并颁奖。可见赛事之隆重、认真与严肃。
非常幸运,笔者乱翻书时读到了此文。说幸运,是说如果错过了,这得益与启迪就没有了。对读书人而言,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颁奖词对这篇作品评价很高:“《拼图》是一首歌,一首由童年唱到现在,从学校唱到社会,从军营唱到乡村、唱到城市的人生之歌。《拼图》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时空交错、构思精巧、笔法粗犷的中国油画!《拼图》是一首诗,一首将浓浓乡愁、苦涩人生化作甜蜜回忆、轻松抒事的抒情长诗!”
笔者很是赞同这样的评价。大凡作品到了一定高度、质地上乘,而又对写作有开拓借鉴价值的佳作,赞誉是应该的,必需的。一方面是尊重作者的辛勤耕耘,一方面是启迪激励逐浪的后来者。善莫大焉!
读完全文,一个感觉不期而至:惊讶!如上面颁奖辞所说,把人生比作一首歌,这首歌是从童年唱到现在,从学校唱进社会,从乡村唱到城市,从这个岗位唱到那个岗位……怎么去理解?怎样去概括?作者发现了“拼图”!人生的林林总总都是图,是一张张色彩斑斓的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干这个工作,干那个工作,都是一张张图的叠加和拼接。这些图,都有浓浓的情意,都有各自的特色,都有难忘的记忆。一句话,皆乡愁也!试设想一下,这样的人生履历,有多少人有过?平淡无奇的有之,轰轰烈烈的也有之,抑或是悲喜交加的也有之。但是,又有谁沉思发现过这人生就是“拼图”啊?!
发现是一种本事,发现是一道亮色。不同凡响的亮色,简直就是作家的灵魂! 我可以肯定地说,作家江冰有了这个发现后是亢奋的,亢奋得不由自主。 发现是文章的提纲挈领。有了这个发现,文章的成功也就事半功倍了。
重在发现,贵在圆说。亢奋归亢奋,圆说的“圆”也很重要。偏圆不行,椭圆也不行,必须正圆。作家江冰在全文构思上,用逻辑思维为经,以乡愁经历为纬,织就了一张张色彩斑斓、叠加起来就是人生的一幅拼图。全文分四个小部分:“童年记忆里的故乡”“小吃味道中的故乡”“父母居住地即故乡”“乡愁似一幅拼图”。四个部分,前面三个,选材精当,不可或缺。童年的乡愁,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管你乡村城镇,管你贫穷富有,管你日后是官是民,都会深深地烙印在记忆里。小吃段落是精选的,作者未写其他,专写小吃。是的,走南闯北的人,风景自然重要,但于作者,他认为小吃更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读来在情在理,认同感慨。父母居住地即故乡段落,与拼图非常吻合对接。父母的老屋是故乡,我们都这样认为。可是,父母居住过的他乡呢?也是故乡。作者毫不含糊。这幅图,是一定要拼上的!故乡如影随形。形影者,乃父母也。上面三个段落叙述后,未了,乡愁似一幅拼图,也就话赶话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文中的至理哲思也就毫不含糊,掷地有声了。
按文体分类,《记忆中的乡愁拼图》应该归属于散文中的事理性散文。可作者没有说理,更没有说教。情理都被掩映了,掩映在逻辑的力量中。这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有一种说法,叫大气散文,篇幅很长,常见万言,内容翔实丰富,意境高远,这是不错的。但也未必长就一定意境高远。像本文,篇幅很短,只有2000字左右,却不失为一篇意境高远的大散文。写乡愁写到这等程度,不是意境高远又是什么?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