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曾经的七月流火
●胡继宏
寒露,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说:寒露时节,天气渐渐转寒,寒气生而晨露冷,晨露被冻得快要凝结了。
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诗经·国风》中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说:农历七月之后,火气旺盛的炎炎夏季像流水一样逝去,转眼就到了寒气逼人的秋冬季节,要着手准备过冬的寒衣了。
读到“七月流火”这句,想起当年高三毕业备战高考时的情景。现在的高考是阳历六月份,比我们那个年代的高考提前了一个月,主要是考虑到气候和天气原因。七月是台风与暴雨比较频繁的季节,现在高考时间安排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我们的高考是7月7、8、9日三天,一上高三,课室里就挂了个激励士气的横幅——七月流火,激情燃烧,决战高考!离高考还有××天!
如今想来哑然失笑,我们当年并不明白“七月流火”的含义,把消极火气当作旺盛火气来激励自己。如果当年真的明白了其中含义,会不会自己先泄了气?!“七月流火”中的“火”不是像火一般的天气,而是一颗星宿的名字,指“大火星”,古人称之为“心宿星”。“流”的意思是“西沉”。夏末秋初之后,大火星的位置就会逐渐降落向夜空的西边。所以,“七月流火”不是说七月份的天气热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气到了日渐转寒的季节。
然而,“七月流火”至今仍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不绝于各种媒体。人云亦云,忘记了其本来意义。古人用“七月流火”表达了季节更替与时间变迁,是一个气候交替的过程;而今人用“七月流火”,只因感受到七月的炎热和看到火字,而不加思考与辨别,便作出与原义完全相反的解释。由此,我想起孔子所说的两句话,对于教会我们在做人处世和观察事物中,学会思考与辨别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一句在《论语·子路篇》第13.24章。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通过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孔子是个非常懂人情世故的人。翻译成白话——子贡问孔子:“全乡的人都喜欢他,这个人是好人吗?”孔子答:“这还不能肯定。”子贡又问孔子:“全乡人都厌恶他,这个人是坏人吗?”孔子答:“这也不能肯定。真正好人是全乡的好人都喜欢他,全乡坏人都厌恶他。”
要怎样去正确地评价一个人,孔子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不以好恶为依据,而是以善恶为标准;二是不以一边倒的意见为依据,而以理性判断为标准。孔子没有人云亦云,而是通过思考与辨别才作出判断。
另一句在《论语·卫灵公篇》第15.28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句与上一句类似,翻译成白话——孔子说:“对于大家都厌恶他的人,我必须考察一下;对于大家都喜欢他的人,我也要考察一下。”这句话反映了孔子对事物坚持自己独立判断的思维观。凡事要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经过自己理性的辨别,然后再作出结论。
以上孔子所说的两句话,核心点在思考与辨别,不要人云亦云。这样,既不会被事物表象所迷惑,也不会被流言蜚语所迷惑。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