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界丨一卷铜箔的诞生之旅
●本报记者 吴腾江/图 吴丽伶/文
随着5G商用、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终端市场对高能量密度、轻量化电池需求快速扩容,锂离子电池铜箔轻薄化趋势愈演愈烈。而我市首家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称号的工业企业——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元科技”)目前已经能规模化生产4.5微米电解铜箔,产品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4.5微米,什么概念?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六分之一,一张普通A4打印纸厚度的二十分之一。日前,记者走进嘉元科技,对细过发丝的铜箔的诞生之旅一探究竟。
生箔无尘车间内,铜溶液经过化学反应“生”出铜箔。
生产的铜箔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十六分之一,图为136倍电子显微镜下头发丝(左)和铜箔(右)对比图。
“铜箔生产要经过溶铜、生箔、表面处理、分切四道工序,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外观没有瑕疵,性能优异且稳定一致,实属不易。”嘉元科技总工程师王俊锋说道。在嘉元科技无尘生产车间,记者感受到这里无处不在的“智能化”气息。一眼望去,整个车间仅有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对显示屏上生产参数进行记录,生箔机控制系统显示的线速度、收卷张力、米数等生产参数一目了然。据介绍,铜料在硫酸和氧气的化学作用下制得硫酸铜电解液,然后在直流电作用下,于阴极辊表面电沉积而制成原箔,经过阴极辊的连续转动,并将铜箔连续剥离、收卷而形成卷状铜箔。
按客户需求,分切机将成品铜箔进行分切。
“卷状铜箔生产出来后,还需经过表面处理机对其进行防氧化处理,使产品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客户质量要求,再根据客户对铜箔品质、幅宽、重量等需求进行分切、分类检验、包装。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一卷薄如蝉翼、性能优良的4.5微米电解铜箔才得以诞生。”生产车间负责人李永根告诉记者。整个车间,作业流程数字化管控、智能终端无缝采集、电子无纸化ERP系统、数据实时自动汇总……嘉元科技生产的4.5微米电解铜箔,各项性能指标参数已达到国际一流,并获得国内外知名锂电池制造商的一致认可,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生箔无尘车间内,铜溶液经过化学反应“生”出铜箔。
经过阴极辊连续转动,并将铜箔连续剥离、收卷而形成卷状铜箔,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检查细节。
“从开始的18微米到8微米、6微米,再到4.5微米成功应用于新能源动力电池中,铜箔厚度的逐步降低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沿着创新细化管理这条主线,不断改进产线设备,才使得铜箔工艺技术实现创新和突破。”王俊锋告诉记者。为求科技创新,嘉元科技先后组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广东省博士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并与厦门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依托现有省级研发平台,与南开大学共建广东省锂离子电池铜箔院士工作站、锂离子电池铜箔研究所。同时,对现有研发平台进行有效整合建设研发综合楼(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预计2021年6月建成后投入使用。
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出来的铜箔样品进行厚度检测,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出品。
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出来的铜箔样品进行厚度检测,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出品。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铜箔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快编制铜箔和高端线路板产业集群规划,主动融入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计划,着力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致力打造梅州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当前,全市共有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超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威华集团公司3家企业生产铜箔,铜箔产能达到3.6万吨/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市工信局还牵头起草了《梅州市促进铜箔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组织编制了《梅州市铜箔、印制电路板产业集群发展规划(2021—2025年)》,接下来将会同梅县区政府和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电子铜箔材料分会筹备开好“2020年中国电子铜箔行业年会暨梅州市铜箔产业发展专家问策会”,邀请专家为梅州铜箔产业把脉问策,共商发展大计,努力把梅州打造成为中国“铜箔之都”。
工作人员正在对生产出来的铜箔样品进行厚度检测,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出品。
检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对原料和化学溶液进行检验。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