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情深 梅水见证!一文数说深圳梅州两地交流往来~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间,深圳从昔日荒凉的小渔村发展成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回顾过往,通过十年对口扶持,以及愈发频密的劳务、人才、技术、资金交流往来,梅州人民与深圳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谱写了携手共进的发展篇章。
●本版撰文:刘晓娟 林丽妙 方俊鹏 刘巧
梅州是全省重点老区和贫困山区市。199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的第10个年头,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支持山区市和新建市发展经济的决定》,对山区市给予倾斜扶持,确定深圳市对口扶持梅州市。
“深圳、梅州两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深圳在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劳务和文教卫生等领域给予梅州极大的支持和帮助。”梅州市政协原副主席陈珍书在1990年至1999年间曾担任梅州市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市政府秘书长,他告诉记者,为了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深圳于1989年专门设立深圳市经济合作发展基金。1991年以来,深圳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帮助梅州脱贫奔康作为实践共同富裕理论的具体体现,扎实开展了以基金贷款扶持为龙头、以区县结对帮扶为重点的对口扶持活动。
“当时每年都会召开一次对口扶持合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会议地点在深圳、梅州之间轮换,两市党政主要领导都尽可能参会,广泛磋商,总结工作经验、部署工作重点。”陈珍书回忆道,深梅对口扶持的十年间,深圳经济合作发展基金重点向我市骨干企业技术改造、能源电力建设、第三产业和三高农业等领域投放基金贷款,扶持了一大批效益好的“造血型”项目,为梅州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极大提升了当时梅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了群众生活水平。“印象最深的就是五华睦贤电站。这个电站1984年动工兴建,由于缺少资金一直没能完工。1991年1月,深圳基金贷款500万元到位后,马上续建并于1992年建成发电,解决了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陈珍书说,成功帮扶睦贤电站的案例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同在蓝天下》节目组的关注,派出记者前来采访。
“区县结对帮扶是深梅对口扶持工作的重要部分。深圳罗湖、南山、宝安、福田和龙岗五区分别与我市丰顺、五华、大埔、平远和兴宁建立结对扶持关系,十年来共扶持各类资金(包括捐款)13891万元。”原梅州市经协办主任徐向阳告诉记者,深圳五区帮助梅州五县(市)兴建了25所希望小学,还捐建了大埔县宝安大桥、五华县华兴大桥、丰顺县罗湖路、平远县福田桥等桥梁道路设施,扶持84个特困村发展集体经济,兴办了一批经济实体,加快了山区县脱贫致富步伐。
深圳特区报社与梅州日报社合资兴建梅州报业大楼。(资料图)
“深梅对口扶持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友谊宾馆,那是当年梅州最好的酒店。”徐向阳告诉记者,1994年,深圳市出资8144万元建设了象征深梅友好合作的梅州市友谊宾馆,年均实现1500万元营业额和100多万元税收,解决了300多名劳动力就业。徐向阳说:“当年友谊宾馆是按照三星级酒店标准建设运营的,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方式和各项服务,后来成为了培养梅州高档酒店管理人员的摇篮。”
深圳市出资8144万元建设的梅州市友谊宾馆,是深梅对口扶持的标志性成果。(首席记者连志城 摄)
记者了解到,深圳对口扶持梅州期间,两市劳动局签署了“关于加强劳务合作的实施意见”,深圳市先后吸纳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和劳动力共21万人在深圳就业。深圳特区报社与梅州日报社合资兴建梅州报业大楼;深圳市眼科医院和梅江区西郊卫生院联合兴办了深梅眼科中心,十年间为3300多名白内障患者解除了眼疾痛苦,至今仍在造福梅州群众。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