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兴宁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召开:对照新标杆 奋进新时代 争当梅州生态发展主力军
本报讯 (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 张森源)10月9日,中国共产党兴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在兴宁市会展中心召开(如图,陈思杰摄)。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梅州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兴宁市生态发展区建设情况,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快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努力争当梅州生态发展主力军作出全面部署。
中共兴宁市委常委会主持会议。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余其豹代表兴宁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报告,兴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洪国华就经济工作作专题讲话。
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兴宁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和梅州市委“123456”思路举措,主动适应新定位,提出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思路和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的发展目标,加快兴宁生态发展区建设,“一城”建设质效提升,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乡交通互联互通、城乡文明大幅提升、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一廊”建设活力迸发,创新驱动活力释放、产业园区提档升级、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电商物流协同发展,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一带”建设好中向优,绿色屏障更加坚实、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乡村振兴阔步前进、脱贫攻坚攻下堡垒、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生态底色更加浓郁;“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渐次成形,“工贸新城·智慧兴宁”建设势头良好。
会议指出,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风云变幻,在总书记、党中央、省委和梅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兴宁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科学防治,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坚定不移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疫情防控扎实有效,民生事业长足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经济社会发展好于预期。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兴宁全市上下要坚定贯彻落实省委、梅州市委全会精神,把握大局大势,积极参与到省、梅州市发展全局中来;要强化协调发展,统筹推动兴宁加速破解发展难题;要聚焦目标任务,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要坚定信心决心,毫不动摇加快“一城一廊一带”建设,为梅州打造生态经济发展新标杆、争当生态发展区建设先行示范市贡献“兴宁智慧”“兴宁力量”。
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着眼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决扛起省委、梅州市委赋予的重大职责使命,大力推进“一城一廊一带”和“工贸新城·智慧兴宁”建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用心用情用功打造梅州“五星争辉”最亮最大的“一颗星”,努力争当梅州生态发展主力军,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展现兴宁担当。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五力五新”:一要聚力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加强内外联动培育绿色产业新体系。按照梅州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构建以绿色工业、数字智能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新体系;二要倾力壮大本地特色产业,立足自身资源厚植绿色发展新优势。落实“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努力在壮大绿色生态特色产业中,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实现储绿与富民“双赢”;三要着力激发城市内生动力,推动城乡融合增强发展新动能。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必须练好内功,充分发挥117万多人口和城区人口集聚、消费力强的优势,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的承载力和吸引力;四要全力夯实绿色生态底色,补齐短板打造生态文明新样板。良好的生态是兴宁最宝贵的财富。要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坚持生态优先,加强污染防治,打造底色更靓丽、生态更出彩的美丽兴宁升级版;五要强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谋划建设打造生态发展新支撑。统筹交通、信息等新型基础设施和传统设施建设,加大投入、补齐短板,为推动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会议强调,要统筹联动强化保障,用心用力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面对当前疫情存在反弹风险、投资消费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民生保障压力加大等问题,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宏观政策的对冲作用,下好先手棋、打足提前量,又要切实发挥各级党员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敢于直面挑战,主动担当作为,形成聚焦发力强劲态势。一要突出党建引领,校准“定盘星”。二要强化要素保障,筑好“压舱石”。三要转变工作作风,当好“领头雁”。
会议强调,下来的经济工作要重点抓好“七个聚焦聚力”。一是聚焦聚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交通投资,狠抓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投资,狠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狠抓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二是聚焦聚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三是聚焦聚力建设发展载体,持续发展工业园区,持续完善创新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壮大可用财力;四是聚焦聚力推动城市提质扩容,着力完善城市配套,着力提升城市环境,着力增强城镇活力;五是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壮大特色农业,不断提升人居环境,不断深化综合改革,确保高质量脱贫;六是聚焦聚力建设生态文明,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牢生态红线,坚决夯实生态底色,七是聚焦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抓好教育发展,补好卫生等短板,办好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群众。建好“平安之乡”,守牢安全发展底线。
会议号召,新篇章在实干中写就,好蓝图在拼搏中成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省、梅州市部署要求,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踏实务实抓落实、苦干实干拼命干,努力争当梅州生态发展主力军,为加快构建“一城一廊一带”发展格局,建设“工贸新城·智慧兴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兴宁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不是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的兴宁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监委领导同志,市法院、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梅州市管四级调研员现职干部,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正副主任,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市委巡察组组长,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各专(工)委主任,市直和省、梅属驻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