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绍德堂杨氏后裔捐赠200多件稀有文献
日前,梅州市梅城“特恩选拔”杨屋的杨礼荪先生伉俪,在绍德堂杨氏根亲文化研讨会筹备组负责人杨钦鑫先生陪同下,前往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参观访问。杨礼荪先生伉俪对新迁的客家研究院客家研究资料中心、客家文物展馆的馆藏条件非常认可,并对该院的研究水平和成果表示敬佩,遂慷慨将家藏的先祖手稿、书画、古籍、地方文献等一批珍贵资料和文物,无偿捐赠给该院作为学术研究之公器,所捐赠的资料和文物含古籍110余册、字画20余幅(对)、手稿80余册(份)。
杨礼荪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是梅州著名科举世家绍德堂杨氏的后裔。清代以来,梅城绍德堂杨氏先后涌现了杨琼、杨勋等文武进士10人,杨懋建等举人44人。其中著名的有进士杨仲兴,清代古文名家,官至湖北按察使;清代举人杨炳南,协助谢清高编撰了世界地理著作《海录》;晚清进士杨沅,曾创办粤东地区首份报纸《岭东日报》,继黄遵宪之后任嘉应兴学会会长。杨礼荪的曾祖父杨承谟是清咸丰壬子科(1852)举人,在惠州博罗任教;祖父辈子韶、子钧、子策、子固等饱读诗书,参与创办城内公学、管理嘉应州保安局、编纂《梅水诗传》等事务,与梅城学界、政界交往密切;他的父亲杨衡南曾任绍德学校、城内公学等校教员,姑妈杨远馨曾任嘉善女校、印尼中国公学校长等。一门十余代,多以读书、教书为业,世代书香传承,是梅州“文化之乡”形成和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人。
杨礼荪的祖上读教之余,著述甚丰。其中杨承谟著有《藕塘文钞》《藕塘课草》《贞惠公赋稿》《友石山房诗钞》《先君闻见录》等, 杨子钧(长盛)著有《岭峤纪游草》等, 杨衡南著有《禹啸山人稿》等,多为稿本存世。
杨礼荪先生所保留的古籍、字画、手稿等文献,是杨氏家族数代读书人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客家文化成果。杨先生在崇文重教家风熏陶下,对这些古籍、书画、手稿等的传承和保护非常细心和慎重。在得知客家研究院迁至新址、文化展馆重新布展之后,他特向该院无偿捐赠所保存的先祖书籍、字画及手稿,希望学院能充分利用这批资料,为研究、保护和传承梅州客家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杨礼荪先生所捐赠资料中,有光绪《嘉应州志·舆图》,有其祖父杨子固秀才科考试卷,有培风书院、东山书院、韩山书院课艺试卷等,均为梅州所稀见。这批资料进一步充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的藏书、展品,同时供全校师生及海内外学者作研究之用。对于提升学院社会影响,突出学术研究特色,提高传承和发展客家文化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梅州侨史)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