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叶
◆曾志雄
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在描写秋叶时总喜欢抱怨秋风,仿佛秋风是秋叶残败坠落的始作俑者……
其实,细细想来,叶子在枝头慢慢变老,该掉落的时候自然会掉落,纯属自然规律,何必埋怨秋风呢?从另一个角度看,甚至没有抱怨的必要,既然陨落是生之必然,黄了,落了,又有何妨呢,能说明什么,干秋风何事?
于是我想起了人生,譬如我,生命进入秋季,如秋叶,残败是迟早的事,掉落也是迟早的事,该来的终究会来,感慨虽然少不了,但又何必埋怨秋风继而自怨自艾、妄自菲薄呢。
是啊,杜牧不是写过这样的佳句么: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交相辉映,枫林格外美丽,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究其原因是一个“坐”字,释义为“因为”,“因为爱所以爱”,主观意识就很明显了。秋景之中,看红叶,听溪流,何乐而不为。秋景也是灿烂的啊…… 杜牧可是晚唐诗人啊,国运衰微尚有如此心境,可见诗人之豁达。同是晚唐诗人,杜甫的眼中只能是“无边落木萧萧下”。所谓“相由心生”,面对秋景“豁达”与“失落”,自然是人生观不同,诗意的表述就不同了。
既然不可以改变什么,又何必伤秋伤心呢。更何况“霜叶红于二月花”,“红于”而不用“红如”,很明白是说秋叶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它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人到中年,经风历雨,甜酸苦辣都经过了,更需要采取坦然面对生活的态度。这首小诗将诗人内在精神世界表露出来,将志趣寄托予眼前事物,自然给读者启迪和鼓舞。秋天的诗写到这个境界,生命的诠释也就自然与众不同的了。
作为清代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文学家龚自珍又有他独特的观感,他在《己亥杂诗》里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更是让人振奋和震撼。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也可看作“落叶”吧。诗人借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滋养新的事物表达心志,这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更值得我们借鉴么。
我想,名家都是善于给心灵暗示的高手,我天生成不了高手,做个“低手”如何。按哲学家的观点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矛盾而相辅相成的,就以季节而言吧:春天,既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夏天,既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也有“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秋天残叶与成熟、收获相融,冬天冰雪与红梅共存。我们的人生有多少事情不是矛盾着但又共存着,我们可以在好景里欢歌,也可以在哀景里期盼,或者干脆随性些,来个随遇而安如何。
诚然,我们不能以己之见挟持他人对生命观的认同,但我是赞成积极态度的。“花自飘零水自流”既可看作是对人生的感叹和哀伤,也可看作是懂得适应生命无常的豁达,我们为什么不能从众人的“伤秋”情怀中跳出来呢,豁达一点不是能让自己活得快乐一些么。“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原本就是一枚普普通通的叶子,开着,绿了旅程;陨落,归于尘土。“……轻轻的我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我曾在《秋天的独白》一诗中表达过自己的心迹:
不知道该不该写秋天的诗歌/一枚落叶飘进窗来,翻看我春天的日记/我的情绪还裸露在夏天的阳光里/不懂得收敛/我和秋风争论,面红耳赤/像一朵恼羞成怒的红色野花//虽然,早就知道——秋天过后是冬天/龟蛇冬眠/空山寂寞,河水流淌忧郁/可我的笔触没有一丝秋冬气息/季节之外/诗歌的语言/在燃烧
是啊,何必悲秋,何必因秋叶的飘落而伤感:日子不会因为重复而停留,即使暂时的分别,仍会相逢,所以,无须联想,天高云淡之时,我选择微笑……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