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读经典有什么用
胡继宏
我写过一篇《读经典有什么用》的文章,但是回看这篇文章时,我觉得还是没有回答清楚“读经典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因此,一直在思考,读经典有什么用?
我所说的经典,主要指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经典。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史、子、集、唐宋诗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经典著作汗牛充栋,名称就没办法列举了。我们的经典如此之多,而当下的现实是读之者少。不信,你问一下身边的人,敢说读过十本以上的,有几人?
因此,常有人问:读经典真的有用吗?对学生而言,能提高英、数、理、化的分数吗,熟读四书五经就能上名牌大学吗?对职场人而言,读了它能升职吗,能赚钱吗,能有房有车吗?
有人说,读经典就是与古圣先贤对话,可以启发智慧,可以启迪人生。但是,美国的一位哲学家詹姆士说过:“先哲不能教会我们烧面包。”意思是,这些哲人说的话,对于谋生而言,没有什么用处。
面对以上疑问,我也回答不上来“读经典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前几天早上读书,读到古希腊哲学家狄奥根尼的故事,一下子让我得到了“读经典有什么用”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能经得起我反复的质问。
狄奥根尼(约前412—前324)是古希腊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与我国的哲学家庄子(约前369—前286)同时代人物。狄奥根尼有许多常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言行,但充满哲理和智慧。他白天打着灯笼在路上走,人们问他,为什么大白天要打着灯笼?他说,为了寻找光明。
狄奥根尼经常躺在陶缸里,享受着冬日的阳光。他的陶缸是希腊用于埋葬死人的,类似棺材。有一天,亚历山大大帝来看他,对他说:“狄奥根尼先生,我是亚历山大大帝,你有什么需要我恩赐的吗?”狄奥根尼翻了翻身,对亚历山大大帝:“请你不要挡住了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深思良久,然后对侍从说:“假如我不是亚历山大大帝,我宁愿是狄奥根尼。”
狄奥根尼给我很大的启发。每个社会人必须做一件事,就是读书,而读书的终极目标是获得快乐的人生。
由此可知,获得快乐的人生有两种方式,一是认真读书获取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再用能力去获取社会地位和财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于是有了快乐的人生。二是认真读书获取知识,然后有了哲人般的智慧,直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同样拥有了快乐的人生。
也许有人会说,第二种方式不是阿Q精神吗?不是的,两者不一样。阿Q永远也领悟不了狄奥根尼不要被挡住阳光的精神境界,阿Q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过阳光。阿Q也永远领悟不了庄子“泛若不系之舟”的自由自在,阿Q的世界里从来没有过自由。
在这个社会上,通过读书去获取社会地位和财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与快乐,是被默认的获取人生满足与快乐的方法,绝大多数人拼命地往这条路上跑,于是这条路上都非常拥挤,甚至挤得你死我活。
而不知道读书所得的快乐,不用通过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转化,可以直接获得。这就是读经典,读圣贤书,与哲人对话。在经典中,哲人能够告诉你,以“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挫折与磨难;以“强行者,必有志”的心态,勇敢面对人生的暗礁与险滩;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心态,远离小人,广结良友;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心态,活出人生的自信与光彩,获得一个既满足又快乐的人生。
经典中的话语,先哲的智慧,如黑夜里永远亮着的那一盏明灯,为你指引人生的方向,驱散人生的黑暗。这些,是再高的社会地位,再多的社会财富,也无法给予的。
回过头来,再谈读经典有什么用。是让你有足够的智慧,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是让你有能力去洞见人生,而不用依靠功名利禄去换取,就可以轻松地获得人生最大的满足与快乐。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