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十佳”获奖者出尽“丰”头!兴宁举行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
本报讯 昨日,主题为“‘农’情客都、‘米’好兴宁”的兴宁市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在该市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举行。梅州市委常委、兴宁市委书记余其豹,兴宁市委副书记、市长洪国华,梅州市农业农村局、扶贫工作局、农林科学院以及兴宁市相关领导、兴宁各部门和各镇党政领导,该市农业企业代表、农民代表等,共500多人参加了庆祝活动。
图为兴宁市庆祝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现场。(钟小丰 摄)
洪国华在活动中代表兴宁市委、市政府向广大农民朋友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祝愿。他说,兴宁市近年来先后打造了新陂叶塘“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形成了水稻、柚果、油茶等七大特色产业,兴宁丝苗香米实现亩产634.56公斤、创广东最高纪录,“兴宁鸽”入选2020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兴宁茶油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了26家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8个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11个省名牌产品,一幅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他表示,兴宁市今年将统筹涉农资金5.3亿元,持续推进高质量脱贫、新农村建设、综合改革等工作,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将在两年内集约流转土地3万亩以上用于粮食种植,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以上,推动粮食生产增产提效;将全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建设,推动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年底建成投产,梅州柚在两年内新增种植3万亩,肉鸽产业产值在5年内翻番,努力打造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茶罐子”“油瓶子”;将全面落实复耕复种、农业保险、农机购置、品牌培育等补贴政策,建好农特产品展销会、农电商体系等平台,推动精深加工、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兴宁农业“金字招牌”。
活动分别为兴宁市首届助商扶农网红大赛前十名网红选手、兴宁市十佳优质米、兴宁市十佳脱贫致富带头人和致富能手进行了颁奖。随后,种粮大户、丝苗米企业代表罗新辉和李志新、李宇导父子以自身的发展历程和专家的视角,推介了以丝苗米为主的“兴宁好米”,畅谈了兴宁稻米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并表示对“‘米’好兴宁”充满信心,他们的发言引起了在场领导嘉宾和广大农民的共鸣。
“锣鼓敲起来,龙狮舞起来,宁水奏响迎宾曲,神山挥舞红绸带……”在欢快喜庆的歌声中,《耕耘》《请到兴宁来》《兴宁明天更辉煌》等文艺节目表演接连登台。演员们通过歌唱和舞蹈,展现了勤劳的兴宁客家先辈立足一方,在艰难困苦中开疆拓荒,乐于耕读传家,让勤俭朴素美好品质世代相传。同时也展现了客家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以及对全民推进各项事业齐并进,齐心建设新兴宁的美好祝愿。
“‘庆丰收·奔小康’迷你马拉松大赛正式开跑!”余其豹宣布开赛令后,随着起跑的发令笛声响起,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包括当地农民兄弟在内的200多名选手,沿着“两镇五村”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区内“一河两岸”的“四好农村路”,一边欣赏沿途风景,一边迈开步子尽情奔跑,以体育运动的方式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
主题庆祝活动结束之际,与会领导嘉宾和广大农民一起参观了农特产品展示区、乡村振兴·丰收田园摄影展示区和兴宁版画展示区。展区内展示了兴宁特色农产品、客家传统农耕器具、与农民丰收节主题相关的摄影作品和版画创作等,彰显了当地农民丰收新成果、产业发展新成就、乡村振兴新面貌。现场人头攒动,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市民们纷纷拍照留念,共同感受兴宁市的丰收之喜、乡村之美和文化之盛。 (陈思杰 钟思婷 刘海阳 张森源)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