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红色笔迹的批改
●郑钟海
张竞,是我的作文启蒙老师,也是第一个能够影响我一生的老师。之于我,不管是何时,只要我在文学这一块上,取得哪怕鸡毛蒜皮的成绩,都离不开张老师当年对我的教育和培养。
那年我读初一,张老师教我们语文课兼任班主任。头一天开课时,张老师给我们的印象,就是能说会道、文采飞扬、才思敏捷。那时,我就在台下瞎想:若有一天,我也能像张老师这般讲话,那该是多有水准啊!
后来,张老师要求我们写“周记”,顾名思义就是每个周末都要写篇文章,可以没有文采,但不允许瞎编乱造,必须真实和生活化。同时,张老师在教室墙上还辟出一大块“作文园地”,说是哪位同学写得好都会张贴出来,作为范文,供全班同学阅读和学习。
那时,我们全班同学几乎每个人都热衷“周记”,因为那是另一种模式的“成绩较量”,尽管不少数学尖子生和英语高手有些腹诽,可无奈于多数人压了少数人,无条件服从便是自然而然了。那时,我跟其他十几个同学写得最勤,我们不单是写周记,几乎每隔一天,我们都会写出一篇来,但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真情流露地写,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我们将其称为“练笔”。
尽管作业繁重,但张老师从未懈怠过,红色笔迹几乎是逐行逐行地穿梭和停顿,阅得一字不漏,改得一丝不苟。每每接过作文簿时,全班同学尤其是我们那十几个热爱文学的同学,都是激动不已,特别是看到文章后额外的“激励话”。我们能感受到张老师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在其潜移默化中进步。遗憾的是,原本张老师是要教我们三年的,但升上初二时,他就被调去教别班了。
尽管如此,张老师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并批改我们十几个同学的“练笔”。后来,我们到了别的学校读高中,只要我们写有东西,张老师仍然为之批改。红色字迹、额外激励话语,成了我们特别是我对张老师最深刻的记忆。可惜的是,步入“暗无天日、心无旁骛”的“高考阶段”时,一直与我奋战练笔的十几个同学,到最后竟只剩下我一人孤军作战,直到今时今日。
有一年,我在书柜上翻书时,无意中看到几本褪了色的笔记本,正是我那些“练笔”作文。看着每一篇带有张老师红色笔迹的“练笔”,我百感交集。是呀,那如血色般的批改,不知道倾注了张老师多少个日日夜夜的心血,也蘸满了张老师对我在文学路上的希冀和祝福。
初中毕业后,我家搬到县城去了。可逢年过节,只要我回了老家,我总会坐上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回到那个小镇,去看望张老师。张老师依旧默默无闻地做着他的语文老师,我知道,他是热爱文字胜于一切的人。有一次,张老师跟我说了一句话,让我感动非常,事后我更是视之为鞭策和鼓舞。他说:来这学校十几年了,在物色、培养学生写作上,你是我最大的骄傲!
这么多年了,我也很想跟张老师说一句隐藏于心底的话:张老师,谢谢您,您也是我的骄傲!文学道路上,我会坚持到底,如您一样以虔诚的心去对待,矢志不移!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