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8月末全市农商行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居全市银行金融机构之首
记者从日前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召开的梅州辖区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座谈会了解到,全市农商行立足扎根当地、点多面广等优势,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效,积极为稳企业保就业贡献金融力量。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行资产总额723.31亿元,较年初增加49.51亿元;全市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397.32亿元,同比增长21.38%;今年前8月新增贷款48.47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比重为28.53%。此外,截至8月末,全市农商行存贷款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47%、26.1%,居全市银行金融机构之首。
●本报记者 严海苑 通讯员 刘威 李逸帆
落实货币政策助力稳企业保就业
“感谢金融助企好政策,让我们企业节省利息支出30万元。”梅县区程江镇从事餐饮业的余先生说道。原来,梅州农商银行积极对接并及时发放1000万元、年利率为4.55%(低于同类贷款利率300BP值)的支小再贷款,让企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这是我市农商行积极落实货币政策服务稳企业保就业的具体体现。人民银行梅州市中心支行数据显示,今年来,该中支共向全市7家农商行发放再贷款7.71亿元,运用普惠小微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对2家农商行发放资金53万元,运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工具对6家农商行发放资金2964万元。全市各农商行利用再贷款资金发放贷款平均利率为4.62%,为124户企业提供低成本、普惠性的信贷支持。
同时,我市各农商行纷纷推出专项信贷产品,对受疫情影响导致资金周转不畅的企业,不压贷、不抽贷、不断贷,不降低其信用等级,合理调整还款计划,实施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下调贷款利率、减免罚息等差异化金融服务措施,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加速前行”。据统计,截至9月11日,全市农商行对58家企业的1.16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实施延期,占已到期普惠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27.21%;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528笔,贷款金额1.86亿元。
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的双重影响下,位于兴宁市的广东某畜牧有限公司的生猪产能恢复节奏相对放缓。为保障生猪产能,根据该公司的实际情况,兴宁农商银行拓宽融资渠道,以该公司存栏的生产型母猪为抵押品,向其发放100万元的“悦农·生猪贷”,有效缓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作为农村金融、小微金融的服务主力军,我市各农商行坚守支农支小定位,不仅创新推出“悦农·生猪贷”产品,而且推出“生猪活体登记+保险保单+银行授信”“银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信贷模式,助推梅州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同时,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将信贷支持经营主体、产业链等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与扶贫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扶持相结合,帮助贫困户脱贫。
据统计,至8月末,全市农商行涉农贷款余额273.68亿元,同比增长15.82%,增速高于全市5.67个百分点。至8月末,全市农商行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余额1.32亿元,支持贫困户5089人次。
不仅如此,近年来,全市各农商行积极寻求与各级政府的合作机会,建立更加紧密、更深层次、更大范围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如对于梅州市委、市政府引进的重大项目“客都人家”康养文旅综合体项目,梅州农商银行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在市金融工作局的沟通协调下给予其约3亿元的授信支持,助力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践行普惠金融向纵深延伸服务
县域及农村地区是农商行金融服务的主阵地,我市各农商行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水平、把普惠金融服务向纵深延伸。
各农商行不仅主动对接税务、医保、社保等相关职责部门为全市约420万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提供便利的缴费渠道,而且加大与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合作,将高频服务和本地特色化服务功能接入超级柜台终端。至8月底,全市7家农商行共放置192台打印版、23台标准版超级柜台,覆盖面逾83%。
此外,各农商行致力于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积极开展“悦农e站”建设和运营工作,选取辖内部分优质助农取款点升级为新型便民服务站。目前,全市农商行共在辖内设立了84个“悦农e站”(各农商行分别布设12个,均为2个标准型,10个简约型),均设在边远乡村。除提供基本金融服务外,还具备生活缴费、政务查询、电商购物等服务功能,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新闻链接】
机构改制齐攻坚 扬帆破浪再启航
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信社在过去积累了一定的历史风险包袱。加快农信社改制工作,是防控金融风险、落实国家监管要求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农信社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2012年4月,广东大埔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开业,成为我市首家农信社改制的农村商业银行。2015年2月,广东平远农村商业银行挂牌。2017年8月,我市6家农信社全面启动改制工作。
在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机构妥善解决捐赠资产变现问题,如期完成固定资产办证确权工作,以现金的方式归还涉政不良贷款,协助清收一批不良贷款,协助处置一批抵债资产,推动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同时,经请示省政府和广东银监局等省直部门同意后,提出“分两步走,先难后易、先合并后单家”总体改制思路,率先在全省采取具有梅州特色的“一揽子方式”,推动我市农信社改制工作高质量完成。此外,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涉政不良贷款抵债资产和捐赠资产变现处置,全面宣传顺利完成增资扩股完成预定目标,多措并举全力清收不良贷款,为推动农商银行组建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8年底,我市全面完成改制农商行工作任务并相继挂牌开业,成为全省第二个全面完成农商行批筹并开业的地市,筹建工作进度、政府落实处置捐赠资产、不良贷款清收压降等工作全省综合排名第一,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同步、支农和求利齐达的目标。
改制后,梅州市辖内农商银行紧紧围绕监管部门、省联社工作部署,以“防风险、转机制、促发展”为经营理念,持续在公司治理、风险管控、人才队伍建设、业务发展转型等方面发力,提升经营发展的内生动力,走上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严海苑 卓嘉琳)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