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和蔬菜
◇胡正彬
我生于一九六七年,我的整个童年,是在“文革”中度过的,那是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肚皮,都是干瘪的。
小时候,一天三顿饭,早晚喝稀饭,中午吃干饭,到了春夏之交,青黄不接的时候,就一天喝三顿稀饭了,很多家庭,一天三顿稀饭也保证不了,只能喝两顿稀饭,晚饭就免了,早早睡觉。我们那个村子,还算好的,要过饭的人很少,每到农闲时候,村子里一天要来好几波要饭的,自己吃饭都困难,哪有余粮给要饭的,来一个,只能给几粒米。
吃饭都困难,更不用说吃肉了,每年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过年,正月十五,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每逢重大节日,家长去街上割两斤肉,割肉的时候,一定要盯着屠夫的手,指着肥肉多的地方下刀,尽量不要瘦肉。肥肉拿回家,先要熬出一部分油出来,然后,用砂罐子炖了,每人象征性地吃几块肉,喝几口汤,就算过节了。现代养生学要求,每人每天必须吃一个鸡蛋,我们小时候,一年才能吃一次鸡蛋:过生日那天,天不亮,母亲偷偷地煮一两个鸡蛋,塞进被窝里,嘱咐你赶紧吃了,别让其他兄弟姐妹看见。不是母亲残忍,确实是太困难了,不来客人,谁也没资格吃鸡蛋,鸡蛋都积攒着,卖给收购站,换零花钱。
最怕突然来客,家里什么都没有,只能干搓手,搓手也不行,客人要打发,赶紧出去借,这家借几个鸡蛋,那家借一瓢面,好几家凑在一起,才能弄出几个菜来。客人一走,长长地舒一口气,不是不好客,真是没办法。
自己的老母鸡,养到不能下蛋了,也舍不得杀了吃,还要拿街上换点钱,发瘟死了的鸡,政府是不让吃的,要深埋,谁舍得深埋,都是偷偷地煮了吃,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肉啊!
等到我上初中,改革开放了,联产承包了,家家粮食就够吃了,不懂事的孩子们,开始浪费粮食了,哪怕一粒米掉到桌子上,大人也会要求你捡起来吃掉,饭碗必须舔干净,我们老家还有一句俗话:吃饭不舔碗,连狗都不如。谁要是挑食,大人们就会说:饿得轻,叫你过一次五九年,狗屎你都吃。一九五九年,大跃进搞浮夸,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只要提起五九年,都心有余悸。
现在的孩子们,都是含着金汤匙生下来的,从小肉蛋奶,吃出了很多小胖子,特别是城里的孩子,没见到粮食的生产过程,你跟他说“粒粒皆辛苦”,他们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翻老皇历。
中国人好客,爱面子,来了客人,不管是在家招待还是下饭店,一定要弄一大桌子菜,盘子摞盘子,还嫌不够,还怕客人说自己小气,对客人重视和欢迎程度,主要体现在菜肴的丰盛度上,非得吃不完,才算热情,要是吃个盘碗精光,客人会说你小气。哪怕是借钱,也要把面子撑起来。
我也是个爱面子的人,明知道这样不对,因为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也不敢例外,不过,我有个优点,吃不完的菜,我都要打包,自己的钱,打包理直气壮。
偶尔,我也参加公务招待,花公家的钱,有人很大方,有的一桌菜吃不了一半。看到剩菜,我就很心疼,回想起当年一年吃一回鸡蛋的日子,我就觉得自己是在造孽,想打包,又不敢,有领导有客人,领导不发话,你要是打包了,丢的不光是自己的面子,更是单位的面子,所以,只能含泪忍痛地离开。因此,我一般不愿意参加公务招待,好在我职务卑微,很少轮上我,眼不见心不烦。
朱子家训里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就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全世界还有很多吃不饱肚子的人,珍惜粮食,就是珍惜生命,浪费粮食,就是犯罪。
忽然想起海子的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劈柴喂马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珍惜粮食和蔬菜。
我要修正一下:珍惜粮食和蔬菜,不能从明天起,而是从今天起。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