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润肺养肺为先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气温由酷暑模式逐渐变得凉爽。此时,暑湿尚未消退,秋燥渐起,昼夜温差大,过敏性疾病、呼吸道系统疾病进入高发期。因此,人体也要顺应季节更替,提前做好养生保健准备。
立秋后,燥气逐渐当令,容易伤肺,进而耗伤津液,会出现口干舌燥、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中医认为,肺不耐寒热,通过鼻与外界相通,容易被秋燥所伤。所以,秋季也是鼻炎的高发季。建议大家立秋后要格外注意润肺养肺,饮食中多吃一些银耳、梨、荸荠、葡萄、柑橘、蜂蜜、百合、山药、紫菜、海带、绿豆汤等有润肺、养阴清燥功效的食物。同时,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的食物。
今年三伏天是40天,立秋与三伏相遇,炎热可能并未因立秋有所缓解。而且,有些地区此时雨水较多,热与湿并存,容易伤脾,人们会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体弱倦怠等症状。因此,立秋后一是仍要注意防暑降温;二是切忌受凉,不贪吃冷饮,不在树荫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睡眠时不要开风扇或空调直吹;三是要健脾祛湿,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党参、茯苓、薏仁等药材。
昼短夜长、昼夜温差慢慢变大也是立秋后的一个显著变化,此时自然界阳消阴长,身体也应顺应节律转变,以“收敛”为主。建议大家不要熬夜,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中医认为,早睡能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另外,由于立秋后温差变大,建议大家出门记得带一件薄外套,早晚感到凉意时披上,注意防感冒。
(卜庆萍)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