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吃光学生剩饭,初衷好但方式欠妥
■ 斯涵涵
9月1日,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长当着学生的面,把孩子们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不少网友认为: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这堂开学第一课非常有意义。
有数据显示,学校食堂是餐饮浪费比较严重的地带。当下的孩子们衣食无忧,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感觉,缺乏辛苦劳作的体验,也就对粮食缺少珍惜之情,养成了大手大脚、随意剩饭剩菜的不良习惯。
时下,厉行节约、拒绝浪费的“光盘”运动正在全国蓬勃开展,开学之际,把珍惜粮食作为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很及时也很必要。这位女副校长当面把孩子们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光盘”, 以身作则地让孩子们深刻地体会到怎么样才不浪费粮食,有利于形成文明节约用餐的校园新风尚,初衷毋庸置疑。
然而,这位女副校长的做法却稍嫌欠妥。教育的目标是树德育人,小学阶段更是培养正确价值观与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些好习惯自然也包括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卫生、衣着整洁、经常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等,是《小学生行为守则》中的醒目条款,良好的卫生习惯无疑有助于学生们健康成长。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尚未结束的背景下,防疫依然是学校工作重点之一。保持距离、做好防护、常态化防控是每所学校迎接孩子们开学的必要准备。而吃别人的剩饭剩菜容易导致唾沫传染,引发疾病,即便在平时都不宜提倡,遑论在防控疫情的敏感时期,在学生聚集的校园?一边大力推行公筷以避免病菌传染,一边又带头吃别人的剩饭剩菜,截然对立的教育引导方式可能引起学生们的认知混乱,也会引起家长们的担忧、公众的质疑,实在不妥。
珍惜粮食很重要,讲究卫生也很重要,二者需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告诉孩子们要节约粮食,学校、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采取奖励制度推行按需点餐,提醒孩子适量取餐,提倡增加取餐频率,减少取餐分量过多而造成的浪费,提高学校餐食质量……循序渐进,相习成风,若 “发力过猛”则事与愿违。老师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时,需认真思考,考虑周全,查漏补缺,千万不可急于求成,顾此失彼。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