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际行动保护市场主体
■ 朱可人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党中央明确提出“六稳”“六保”的要求,保护和支持市场主体。笔者认为,我们要将保护市场主体和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一体谋划部署、整体贯彻落实,维护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两难”变“双赢”,让高质量发展趋势的产业新模式、新业态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推动政策落实,以落实精度保护好市场主体。在疫情冲击、贸易萎缩、经济下行压力下,过去一段时间,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暖企惠企政策措施。政策的生命在于精准、在于落实。对已经出台的政策,不能搞“大水漫灌”“撒胡椒粉”,要力求“见苗浇水”“对点滴灌”,持续把落实利企援企稳企安企政策、确保纾困惠企效果摆在中心位置,不断提高政策落实精准性。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适用的优惠政策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深刻把握精准施策的内涵要义,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针对各行业企业的特点,掌握好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势精准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措施,运用“一企一策”“一册一办”等帮扶举措,强化对市场主体的定向滴灌,确保市场主体平稳运行。同时,要分层破解企业在资金、盈利、成本、市场等层面的难题,并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政策制定、发布、落实与反馈评价进行全链条设计,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转变工作作风,以主体责任保护好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在“六保”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的前提和基础。各级职能部门必须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主体责任,把千方百计保护好广大市场主体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领导干部要沉下去、开言路、听声音,树立好保护市场主体的实践自觉,让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不断适应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向往和需要。很多时候,不同领域企业会遇到不同的发展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主动深入企业,及时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找准困扰企业的“痛点”“堵点”,多一些上门服务、主动服务,把每一次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都当作服务提质增效的契机,让市场主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好政府“推手”的重要作用,要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保护好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帮助提升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打造消费亮点,以特色发展保护好市场主体。如今,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等现代城市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已然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一张靓丽的“名片”。擦亮新型经济招牌,用活用好新型经济平台,有利于扩大就业平台,更是激发新一轮消费升级潜力的重要举措。各级领导干部要有主人翁精神,要密切关注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和期盼,加强思考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挖掘市场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开发更多新业态的服务和产品,形成全天候消费链条,激活消费新动能,打造出更加完整的新经济体系。同时,要将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纳入到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的范畴中,按照品牌化、集聚化、规范化的定位做好顶层设计,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丰富和完善新型经济的消费业态和服务功能,延长经济发展的有效时间,突出文化味、创新度、体验感和带动力,加快推进新经济集聚区发展见成效,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
(作者单位:兴宁市税务局)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