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一以贯之管护好户外救生设施
■ 杨丽君
梅江河流经梅州城区的河段长度约有10公里,大部分河堤陡峭无物可攀。为了更进一步维护群众生命安全,2018年8月,我市相关职能部门特意在梅江堤岸和主要大桥护栏上增设了一百多个统一型号和颜色的救生圈,以便发生溺水情况时能快速有效实施救援,让群众生命安全多了一份保障,也从细微之处彰显了城市的关怀和温暖。
但细心的市民或许会发现,有些地方救生圈遗失,有的救生圈则破损,万一发生意外,可能派不上用场。部分应急救生圈由于长期被雨打风吹日晒,泳圈外壳已经硬化老化,一击就碎;固定泳圈的架子脱落,绳子腐断;部分泳圈还被人为剥去外壳,里面的填充物裸露出来,泛黄生锈,看了着实让人心痛。这些损毁的救生圈,完全失去了应急救援的功能。而且长期这样悬挂无人过问,没有及时更换新的,也影响了市容市貌的美观。
众所周知,挂在河边的救生圈,貌似长年累月闲置,毫无用处,但在紧急关头,它们却往往成了救命的法宝,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管护好公共场所救生设施,一以贯之将这个惠民生的实事做好,非常重要。这需要引起社会各方重视和共同努力。首先,职能部门要加大救生设施的购买、安装及维护的资金保障力度,并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定期检修、及时更换老化破旧的救生圈等,避免一挂了之。其次,要采取加强巡查、安装监控、群防群治等措施,防盗防毁,确保救生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出大作用。与此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和温馨提醒,通过设置标语、警示牌、公益广告等方式,让市民充分认识到救生设备的应急作用,并鼓励市民相互监督,杜绝拿走、破坏设施的不文明行为,促使大家自觉维护好、使用好救生设施,共筑落水救援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