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繁荣见证时代芳华 从“写字”到“书法艺术”
●本报记者 钟幸钰
走进位于梅江区丽都中路的黄天胜书法艺术工作室,只见三张宽大的写字台上铺着厚厚的书法毡垫,垫上留有星星墨点。一旁的墙上挂着黄天胜以及学生的书法作品,学生的字迹稚嫩而工整,老师的则奔放率真、力透纸背。
梅州书法名家黄天胜,其身后是悬挂于工作室内的个人作品和学生作品。(钟幸钰 摄)
不像如今的学生们书法入门早,在他们这个年纪,黄天胜还没有“书法”的概念。从写字爱好者到书法名家,黄天胜经历的笔墨春秋,书写了人们从满足温饱到追求文化体验、书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双答卷的历程。
从业余到专业
笔墨春秋数十载
“小时候家里条件艰苦啊,兄弟姊妹多,哪有什么条件学书法?那时候就拿着细长的竹竿子,蘸水或直接用力划,‘写’在地面上,这样来‘练字’。”黄天胜说。
生于1954年的黄天胜是梅江区金山街道东街村人,自小就对方方正正的汉字有着浓厚兴趣。当医生的爷爷开药方时写得一手清新俊逸的毛笔字,成了年幼的他模仿对象之一。“那会儿哪有什么学书法的概念,就是想着要写好字。”黄天胜回忆起自己伏地“练字”的经历,“地板不像现在贴了漂亮平整瓷砖,一般是沙地、水泥地,以及混合了黄泥、沙、石灰的三合土地板。偶尔还闭上眼睛在脑子里‘练字’,或按顺序一笔一划地‘书空’。”
1985年,黄天胜抱着试一试心态投稿的作品,成功入展梅州市青年书法展,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鼓舞。他从一个业余的“写字爱好者”,到走上正式的书法学习道路,正是由此开始。“当时的学习资料太少了,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几乎很难找到参考资料,只能在报纸上看到好看的作品就剪下来,然后一点点去模仿。”黄天胜告诉记者,“后来条件好一些了就去书店里买字帖、和朋友交流。都是靠着热爱,自己一点点练习坚持下来。”
当时,还在梅江区商业部门工作的黄天胜,时常需要出差,可他总是一有时间就练字,从不懈怠。“抓住晚上、节假日的时间,我就闭门练习。练字到凌晨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那时候年轻嘛。”黄天胜说。
2002年,黄天胜到梅江区文联就职,从首届客家书法展览起,参与筹备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十几年来,可以看到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也越来越丰富。”黄天胜感慨,热爱、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所能参加的书画展览、认识的书法名家也越来越多。2009年,他出版了书法作品集、举办了个人书法展,2014年又举办了“黄天胜师生书法展”等。“当时看展的人很多,能看出书法爱好者遍及社会各界。”他回忆道。
从“奢侈”到普及
执笔挥毫话小康
接受采访的当天,黄天胜上午刚刚给学生上完课。临街的工作室里,堆满了书法用具和学生作品。
“我们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普及的书法班,没有老师指导,我走了不少弯路。”黄天胜感慨,如今遍地都有书法培训班,学生可以接受系统的书法教育。“虽然有不少是家长让孩子来学的,但是我告诉学生,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黄天胜从事书法教育多年,有不少学生在国际、全国、省、市书法展中入展、获奖。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书法用具也越来越丰富,书法艺术逐渐普及。
多年来,黄天胜见证着书法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也用书法记录着时代。在今年的“艺起战疫·梅州市文艺界抗疫主题作品展演晚会”上,黄天胜携战“疫”作品亮相——“同心勠力驰武汉,共克时艰战疫魔”;作品“精准扶贫同奔小康路”则讴歌着脱贫攻坚过程中,整合扶贫资源、实行精准扶贫的重要实践……
黄天胜为战“疫”创作的书法作品。(受访者 供图)
日前,梅州市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全面小康主题美术书法摄影展在中国客家博物馆展出,除了书法爱好者,还有不少市民前往观看。曾经少之又少的书法展览,如今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而书法艺术也通过多种形式越来越“接地气”。
20世纪90年代,黄天胜加入了梅州市书法家协会,见证了协会从仅有几十名会员到如今拥有数百名会员的发展壮大历程。如今,他作为协会常务副主席,时常参与组织、策划文化活动,书法展览、书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新年挥春等活动越来越频繁,形式也愈加丰富。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然而人们对手书的追求却不曾减弱。“每年的挥春活动,都很受大家欢迎,比起形式多样的印制对联,很多人还是青睐手写对联。”黄天胜说。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物质层面的衣食住行,发展到精神层面的文化追求,书法的繁荣也正是一个充分见证。“以前很少人喜欢书法,书法艺术也不够受重视,现在不一样啦,爱好者、欣赏者越来越多。”黄天胜告诉记者,随着人们对精神文明需求的重视,喜爱书法艺术的人渐增,“主动求字”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有些人会请人写字后加以装裱,挂在家里当装饰,此外还有一些人喜欢收藏书法作品。”黄天胜和记者谈起书法融入家居装饰、走进千家万户,很是欣慰。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