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 道
□ 李锡方
这几天,在整理一些资料,无意中发现几张在大学时候的旧照片,瞬间,就勾起了长长的回忆,二十多年前的印记仿佛就在昨天,那样清晰,那么深刻。
那年,因为专业的关系,经常和老师、师兄师姐去周边的沙田柚果园跑,帮人家的沙田柚拉枝、整形,开环形钩、16号铁丝环扎……甚至喷叶面肥、除草,一项不落,真学真用。每次看到果农因为烟煤病、柑橘疮痂病等引起柚果外观、品质变差,导致经济价值受到严重影响,我就非常揪心。和有关老师商议后,决定用两个学期的奖学金买了两棵沙田柚树,自己参与实验。
从那时起,整整大半年的时间,我不是在果园探究柚花或者柚果的生长情况,就是在实验室做实验。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大约六月生理落果结束后,柚子从拳头大就开始套袋,到十月金秋开始拆袋,丝毫不敢懈怠,生怕错过了,又是荒废了一年的时光。心里最怕的就是实验数据的准确度了,万一搞错了,就辜负了胡位荣老师的殷切期望,对不起刘惠娜老师的无私帮助,以及曾福泉、魏志源等同学的热心支持了。有时候,虽然还是周日的清晨,我却已难眠,生怕睡过头了,耽误了工作,又得等一周。
满棵的沙田柚,花花绿绿,像一个乐园,有些是用报纸套袋的,有些是用牛皮纸套袋的,也有用专用套袋的,每一组的情况都要分别记录好不同时期的完好率、损坏率,着色情况、病虫害情况,甚至什么时候拆除套袋纸,都是要非常讲究的。采摘回实验室后,要测试好不同套袋沙田柚的果皮厚度、糖度,甚至种子多少,也要测算记录下来。
那时候的科研,不敢说是深度的探究,但,最少是科学的,是可信的,是满怀希望的热诚付出。
后来的结果,除了和老师们合作撰写的《沙田柚幼果套袋技术研究》《不同套袋材料对沙田柚果实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等论文在《中国南方果树》《热带作物科技》等国家、省级有关杂志发表,留了点印记外,其他的已忘却了不少,甚至操作程序也许已生分。但是,那个奋斗岁月酿成的味道,却是无法忘怀的,就像沙田柚最好吃的部分,向阳且中间的部分,该是最甜的。
至今,我依然认为,那个时候的沙田柚味道,是最地道的。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