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心劲节竹为师
●徐发
我的故乡在粤东山区梅州市蕉岭县城附近的石窟河畔,我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的美好时光。记得小时候我家门口有座果园,果园西边,一丛丛翠竹绿影婆娑,绵延几十米。丛丛翠竹形成片片浓荫,阳光掠过竹枝,疏影横斜,一派竹林胜景,清丽俊逸。小朋友们坐在竹林间的石板上玩耍,微风乍起,千万棵竹竿摇空,清风习习,风吹竹叶飒飒作响,竹径闻涛,如竹笛轻吹,悦耳动听。在我的记忆中,故乡的景色太美了,真是如诗如画。
绿色的竹林多么美丽。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喜爱竹子,因为它极具中华民族的审美价值。竹根牢固,坚定不移;竹直挺立,清高傲骨;竹心中空,虚心谦逊;竹节坚贞,不屈不挠……竹子的美好形象和高尚品格早已深入到人们的内心世界中,受到人们的思慕与比附,成了他们道德楷模的标杆。他们常常引竹自况,比德于竹,以竹为师。在民间,况且还有“花开富贵,竹报平安”之说,竹子具有吉祥如意、身体安康的寓意。所以,历代许多文人墨客或隐者名士都酷爱竹林,一生沉浸在竹林之中,种竹、赏竹、画竹、咏竹成为他们的至爱, 以竹养性,陶情励志,修身洁行。千百年来积淀而形成的中华民族深厚的竹文化博大精神便传之久远。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爱竹就颇为有名。他生性耿介、率真,一生境遇风风雨雨,屡遭谪贬。据说他每移居一处,总要居必有竹,与竹为伴,引竹为师,对人生的困顿泰然处之,不畏坎坷,不随波逐流,体现了他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被贬到杭州任职时,曾到所辖的于潜县(旧县名,今浙江临安境内)视政。他有一首《于潜僧绿筠轩》诗中写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这是一首因竹喻志的哲理诗,诗中的竹与肉分别代表的是雅与俗、精神与物质、节操与物欲正反两方的不同追求,并在双方比较中显示出不同的价值与信念。诗人认为,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有高尚的品格节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做人之本,志士之气;若一味追求庸俗的物欲和低级趣味,俗态媚骨,便可耻可鄙,无药可医。“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苏东坡写给于潜僧人的,是对他的风节的赞颂之语,其实也是诗人自我人格的生动写照。这首诗借写竹来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借题发挥,联想丰富,别出新意,极富情韵;尽管文字平易,但意蕴深刻,鞭辟入里,发人深省,即使当今,仍然极具教育和警醒的意义。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写过一首《咏竹》诗:“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竹子虽然被积雪压得很低,但它决不屈服,再低也不着地,沾染污泥。只要等到雪霁初晴,太阳出来了,积雪就会融化,那被压弯的竹枝,依然会再次高高挺起,与天齐高。朱元璋这首诗,文字浅显,朴实无华,但豪气逼人,却有一番自信。短短四句诗,充满了昂扬的斗志,极具激励人心的力量。据有关资料介绍,1935年1月,著名的共产党人方志敏率领红军先遣队北上抗日,遭遇到七倍多敌军的阻截。在浙皖赣三省交界处突围时,突然天降大雪,竹子枝梢被积雪压得低垂。方志敏见到此景,触景生情,便随口吟诵朱元璋这首《咏竹》诗,以鼓舞激励战友。方志敏在其革命生涯中经历过艰难困苦,在革命征途中,即使遭遇到恶劣的环境或重大的灾难,都展现出他刚毅不屈、斗志昂扬的性格。此时,当他看到被皑皑白雪重压下的竹枝,却潜藏如此一个不屈不挠的倔强灵魂,就更促使他在这种极端艰难时也决不垂头丧气,而是高瞻远瞩,冷静地透过表面现象去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透过漫天风雪预见到阳光普照和融融春光即将到来,准确把握“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的客观发展趋势,表现出方志敏这位杰出的革命家具有何等的战略眼光和雄伟气魄。
清代著名的诗人和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一生痴爱竹子,咏竹言志,画竹传情,留传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堪称古往今来的第一咏竹诗人。他有一首《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的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描写诗人在衙署书房躺卧休息时,听到窗外竹叶萧萧作响,有一种悲凉之感,仿佛听到民间百姓痛苦呻吟的呜咽之声,便觉得我们这些虽然只是官职卑微的州县小官吏,也要想到百姓的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要关心,把它放在心上。这首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充分表现出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和爱民勤政的真挚感情。掩卷沉思,我联想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引用郑板桥这首诗。早在十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主政时,写过一篇短评,就引用了“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等许多名句,指出: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疾苦为己任,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我们: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我们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一定要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用心听民声,以情察民意,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真挚为民、关心民生的广阔胸襟和浓浓的平民情怀。他还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当代,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元勋、敬爱的叶剑英元帅写有一首《题画竹》的诗:“彩笔凌云画溢思,虚心劲节是吾师。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彩色画笔绘出修竹凌云,令人思绪洋溢;竹心中空,虚心好学,竹节坚贞,不畏风霜,这就是我们修身养性的典范,竹子堪为我们的老师。人生最可宝贵的是有竹子“虚心劲节”这种高尚品格和节操永留心中,那么,纵有千难万险也经得起考验,变得更加刚毅、斗志昂扬。这首诗以竹喻志,写得境真意切,颇耐品味。有资料介绍,1978年11月,叶帅在北京接见上海昆剧团著名演员岳美缇时,此诗题写在扇面上,附言有:“题岳美缇同志画竹”,以此勉励年青演员,真是语重心长,表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年青一代的殷切期望。可以说,这首诗也是叶帅自己一生革命经验总结和高尚品德的形象写照。他总是在革命斗争的关键时刻,在大是大非面前,胸有成竹,立场坚定,大智大勇,力挽狂澜。毛泽东主席曾赞誉他“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确当之无愧。
>> 精彩图文
梅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梅州网(包括梅州日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梅州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梅州日报社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反上述声明者,梅州日报社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③如您因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15天内来电或者联系mzrbw@meizhou.cn。
网友评论
用户登录
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